宜兴市和桥镇闸口村眼下在创建村史馆、编写村志,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小湾渡小学西墙上找到了“洪济庵碑记”和“建造新荡桥碑记”两块古碑,经过对碑拓进行研究,发现了乡村里一段尘封的历史史实。
此次发现的两块石碑,淹没在岁月的草丛之中,在工作人员细心对古碑进行清洁后,在平整的石碑上完成了拓碑过程。“洪济庵碑记”记述,洪济庵在康熙三十年间由当地乡耆谋建,作为一方烧香拜佛之所。乾隆二十一年九月,主持僧智诚,徒德元创建立碑。期间为庵基之事,吴龚二姓争论诉讼过,经王姜二公调解,宜兴县署平决此事,龚与吴遂两捐。碑文记曰:“龚倡之,吴继之,而姜公实成之,其所以洪济称之。”“建造新荡桥碑记”记述,新荡桥原在闸口村尹家塘,以前为木桥,于民国十年九月建成,是乡绅陆焕霖谋划,由尹家塘的大户秦志大、秦金德、尹富仁、尹洪章四人出资千元合造,方便了当地村民出行和劳动生产。
其中,“洪济庵碑记”碑长134cm,宽71cm,在拆建移动安放墙上时,碑上部斜裂,仅少数字体缺损,但整碑尚好。该青石碑由恩拔贡恽良翰撰书,其先后任内廷教习知,浙江台州府天台县事前署、余杭县事、州同知监斋等职。
据闸口村志编写组工作人员吴淦华介绍,宜兴市和桥镇闸口村是宜兴历史文化古村落,村庄上有传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手植的千年海棠树一株,还有苏东坡为当地邵氏题写的“天远堂”匾额。闸口的永定海棠园四面围墙,只有一株海棠,海棠园入口题匾为“东坡海棠园”。
闸口曾经为乡镇建制,经过行政区划调整后,划入宜兴市和桥镇建制。从闸口村此次新发现的两块石碑看,闸口村的人文历史比较丰富。关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闸口的关系,记者向宜兴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地方掌故大家宗伟方先生请教。据宗伟方介绍,北宋熙宁、元丰年间,苏东坡应宜兴单锡、蒋之奇等同科进士的邀请,多次来宜兴游历,并将甥女嫁于宜兴人单锡。宜兴闸口天远堂主人邵民瞻仰慕苏东坡的才学,为苏东坡在宜兴购买田宅,彼此建立友谊。元丰六年(1083)二月,邵民瞻新宅落成,苏东坡应邀前往祝贺。元丰七年(1084)年,东坡再次来宜兴闸口天远堂,并带来一株“西府海棠”亲手植于邵氏庭院。南宋初年,金兵南侵,邵氏故居被焚,海棠遭火噬受伤。1952年,苏东坡手植“西府海棠”主干被台风刮断,后继生枝干,叶茂花盛。1982年,在邵氏后裔邵伯棠先生的奔走下,当时的宜兴县政府拨款在海棠树四周建围墙,辟为海棠园。如今,永定海棠园被列入《宜兴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何小兵 吴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