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精准发力,构筑文化发展新优势 ——破浪前行,无锡加速高质量发展之六
2019-09-26 09:29:00  来源:无锡日报  
1
听新闻

  “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无锡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触摸这里的山山水水,无不感受到她涌动着的内在文脉气韵和力量。在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中,无锡用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提升内涵,用一大批文化名人的成就涵养自信,一个个文化产业项目创新发展,在“教授之乡”“书画之乡”“民族民间音乐宝地”一张张亮眼名片下,在吴文化、运河文化、工商文化的交汇中,在影视之都、文旅融合的现代文化产业历程中,不断夯实着文化魅力,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创新之城助推文化产业转型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如今成为不少影视爱好者的“朝圣”目的地。今年5月底,2019中国江苏太湖影视文化产业投资峰会在这里举行,“江苏省电影产业创新实验区”落户无锡,“江苏省影视游戏版权贸易(无锡)基地”正式揭牌,无锡正在朝着影视之都的目标迈出坚实步伐。

  早在1987年,无锡就成为中国首批影视外景拍摄城市之一,每年都有五六十部影视作品在央视影视基地取景拍摄。以此为契机,央视影视基地大胆创新了影视剧拍摄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模式,每年接待200多万中外游客,开创了中国影视和旅游业多个第一。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成立后,用“科技拍摄和后期制作”这一独辟蹊径的园区定位,几年间迅速抢占中国“数字电影”产业发展先机和制高点。园区负责人施娟介绍,如今的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建成了包括水下特效棚、1.2万平方米超大影棚在内的专业影棚15座,引得各大剧组纷至沓来,时常上演“影棚争夺战”;制作方面,与国家超算中心、蓝海创意云等合作建立的影视数据中心,则为企业后期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产业园的数字科技实力全国领先,其转型发展是对无锡文化产业发展的艰难求索,更是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路径的大胆探索。

  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已成为增强人们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无锡文化企业数突破2万家,全市共有各类文化园区载体16个,初步形成了以影视传媒、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文化娱乐、数字文化、文化制造为代表的发展格局,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增长极。去年6月,无锡入选全国首批13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同时也是江苏省唯一的入选城市。今年7月,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无锡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和《关于推动无锡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精准发力文化产业,旨在提升无锡文化产业规模和项目层次。除无锡融创文旅城、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等已建成运营的项目外,梦东方徐霞客国际旅游度假区、华侨城古运风情小镇等在建文旅项目正有序推进,总投资200亿元的灵山集团 “大拈花湾”项目、蓝凤凰艺术小镇等都将开工建设。

  历史名城诉说辉煌历程

  桨声灯影中,潘培发有条不紊地在船头掌舵,身后是欢歌笑语,两旁是旖旎风光。在古运河驾驶游船七八年了,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河道的变化、岸上的变化,每一处他都看在眼里。

  “你瞧,河水是越来越清澈,两岸的人气是越来越旺。”潘师傅告诉记者,近年来古运河的水质得到显著改善,重现鱼虾回游。亲水平台、游船码头、步行栈道、文化景观墙、运河碑刻、浮雕小品等文化元素一路相伴。两岸的商业也在不断调整中,从餐饮、酒吧到精品设计酒店、书店、文创用品店,业态越来越符合当下消费者的生活需求。“这段时间夜游人数猛增,每班船都客满,直到晚上22点才打烊。”

  来自景区的数字印证了潘师傅的说法。据了解,今年中秋节,南禅寺景区和清名桥古运河景区三天游客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其中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单日游客人数超18万,水上游船中秋节期间总收入同比去年增加了近50%。运河促进了沿岸的经济繁荣和文化融合,古运河夜游的兴盛正是千年运河在今昔依然发挥其宝贵价值的一个侧面。

  无锡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已形成了以清名桥、惠山、荣巷、小娄巷和荡口古镇等五大历史文化街区为代表的城镇聚落,独具江南特色。环城运河以工业遗产长廊为品牌,建设了何振梁与奥林匹克博物馆、无锡民乐博物馆、周怀民藏画馆、无锡丝业博物馆、运河窑业博物馆、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1955创意园区等,这些工业遗产建筑如今焕发新生,诉说着无锡近代百年辉煌的城市特色。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更孕育和积淀了数不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锡剧、道教音乐、泥人、惠山庙会……皆因运河商贸、文化交流而形成发展,并伴随人们的生活延续至今。

  文明之城满足精神生活期待

  “周末回去大剧院看音乐剧,带着孩子博物馆看看科技展、画展,去书店参加作家、学者的文化沙龙也常规安排。”市民小余说,现在每个周末都觉得不够用,文化活动让生活丰富了起来。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迈入大繁荣大发展的新时代,无锡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今年7月,以锡剧为首场演出的“江苏戏曲文化进香港”拉开序幕,舞剧《南国红豆》《天山魂》、歌剧《二泉》、锡剧《惠山泥人》、滑稽戏《天网恢恢》、古装小品《祝枝山选女婿》等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涌现……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人人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院等为代表的一批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得到明显提升。市图书馆开启“信用+阅读”网上借阅新模式,海量图书只要挑中下单,就能快递到手,借书就像“点外卖”。无锡博物院的藏品陆续“上网”与观众面对面,文物“活”起来的方式愈发多样。市文化馆用三维全景拍摄的虚拟展,让观众足不出户就能在“指尖”反复观摩。以数字化为手段打通惠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落到实处,无锡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飞跃。

  同时,以特色文化品牌活动为载体,无锡将城市影响力辐射至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连续举办了8年的无锡文博会,不断提档升级,区域性辐射功能日益增强。2018年无锡文博会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的896家展商参展,参观人数超13万人次,现场交易额(含部分订单)6.327亿元。

  当文化实力的创造已成为国家战略的核心构造之一时,无锡承担起文化继承与发展中更为重要的职责。去年年底,江南文脉论坛永久会址落地无锡,“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觉悟是文化觉悟,21世纪世界竞争的最重要战略是文化战略。全球化标志着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文化时代’。”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樊和平说,无锡是工商文化的发祥地,经济发达,社会文明,是江南文化的典型,在这里举办这一盛会十分恰当。论坛汇聚大量专家学者,启动文脉整理工程,推进江苏文脉与江南文脉、江南文脉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对话,在解决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精神家园难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宜居之城因山水风光闻名

  在水一方,美哉无锡。无锡是一座山水城市、湖滨城市;无锡也是一座旅游名城、宜居名城。无锡市旅游业协会会长王洁平长期致力于无锡城市旅游形象和品牌的策划创意和宣传推广,在他看来,蠡湖这个“城市客厅”,恰是太湖山水之冠的一颗璀璨明珠,典型的江南碧波美景地,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地方。

  蠡湖之美,美在生态。然而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蠡湖一度成为湖水污染的重灾区。痛定思痛,一场艰苦卓越的生态保卫战打响,“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十年治水,如今蠡湖更加妩媚。“诗和远方,就在身旁”。蠡湖景区的四大区域--金城湾,东蠡湖、西蠡湖和管社山湖区,依据不同的文化个性布局提升。曾有游人表示:“沿着蠡湖环湖绿道走一圈或骑一周,步步是景,而且都是免费景区,不花一分钱,就能饱览蠡湖之景、江南之美,在全国少见。”

  无锡这座宜居之城的热力四射,让汇跑赛事创始人李长征也感触良深,拥有“全国最美赛道的”无锡马拉松,正是在他的操盘下,影响越来越大。“2014年,报名人数1.8万人;2015年,6小时完成全部项目的报名;2016年,进入抽签时代,2019年,报名人数达到11.8万。”回顾6年的锡马运营,李长征认为,正是无锡无可比拟的自然风光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跑友汇聚在此。“环蠡湖的经典景区路线与三月的粉色樱花雨,造就了全国独一无二的赛道景致,这是城市的馈赠。”

  去年,无锡接待游客已经超过一亿人次,但逗留时间和人均花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无锡旅游正加快转型升级,创新文旅融合业态。随着“太湖明珠 江南盛地”这一城市宣传口号的提出,将聚焦起更多城市符号,向外推广无锡城市形象,建设“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城市。

  (韩玲 陈菁菁)

标签:无锡;江南;文脉
责编:张顾颖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