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优先发展,精绘乡村振兴"工笔画"
2019-09-24 17:13:00  来源:无锡日报  
1
听新闻

  从纯人工作业方式到现代科技作业方式,从土路、旧房到美丽乡村,从“口袋瘪瘪”到农民收入领跑全省,70年来无锡市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稳步推进。“长期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加强政策、资金、公共设施等资源供给和配套建设,是巨变产生的根源,也推动无锡市‘三农’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革新生产方式,现代农业质效提升

  800多亩西瓜和四五百亩南瓜、香瓜、葡萄等都种在一个个白色大棚里;棚内正在使用喷滴灌设施给作物浇水、施水溶性生物肥,用黄板、杀虫灯来防治虫害;温度、湿度、土壤质量等数据由物联网传感器实时传输至公司管理人员手机,管理人员再按数据决定是否要打开大棚,是否浇水……这,是锡山区东港镇黄土塘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现代农业种植基地作业场景。

  “基地这几年普遍使用大棚、绿色防控等科技设施,不仅效率高,还减少了病虫害,节约了人工、农药等费用,平均每亩种植成本比露天人工种植方式减少约25%。”公司负责人蒋建康说。而基地西瓜、葡萄等农产品去年还获评绿色优质农产品,销路拓宽。

  今年仅西瓜、葡萄亩均产值就预计分别约达3万元、6万元,较传统露天种植方式分别提升80%、100%站在村里的东青河边,看着地里的西瓜大棚,蒋建康感慨万分:黄土塘片区西瓜种植历史长达数百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是一锄头一锄头翻地、一镰刀一镰刀除草,种植方式粗放,遇到长时间暴雨只能眼睁睁看着西瓜浸在水里腐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无锡开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兴修农田水利,并推行规模化经营,加强农业科技培训。“1989年我承包了27亩荒废农田,在村里第一个进行西瓜规模化种植,当年就尝到甜头,自此一直专注于果蔬种植。”蒋建康说。但那时果蔬种植仍主要靠人工,常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近10年来,农业科技突飞猛进,通过大棚、喷滴灌等设施,改进了剪枝、施肥等种植技术,西瓜亩产量由之前的二三千斤增至6000多斤,品质也把控得更好。不仅如此,他还带着其他农户组成蒋建康果蔬专业合作社,让农户学习并按统一要求种瓜。目前合作社面积达2000多亩,带动农户200多户,亩均效益比5年前增加1500元。

  “从单干到大户再到合作社,农业规模经营越走越扎实,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运用也更快、更广。”市农业农村局人士说。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园区17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00多家,平均每年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达600多个,引进新品种400余种、新技术新模式200余项。去年以来,为吸引更多工商资本、人才、技术进入农业产业,我市大力推进“百企建百园”工程,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导农户减少农药化肥、减少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上半年,全市种植业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58%,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9%,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91%以上,居全省前列。农业提质增效让农民口袋鼓了起来。上半年,我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81元,同比增长9.1%。

  统筹协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行走在黄土塘村,村里高标准农田的田间道路、沟渠等整治一新,路边种有一排排樟树,看上去规范、齐整。田成片、路相通、林成网的农业产业格局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也让村庄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往田间体验农家乐趣。“这两年前来采摘的游客不断增多,黄土塘西瓜前两年每斤售价仅2.2元左右,如今已涨至近3元。”村委副书记严明说。

  蒋建康翻开老照片,感慨:“几十年来农村变化很大!”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部分石子路已变成水泥路,村民住的房子杂乱、低矮。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们家已翻建了2层楼房,但仍很挤,鸡鸭只能在后面搭个小棚子养。后来家里经济条件逐渐好转,他们又在后面新造了杂物间、洗浴室等。那时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秋收后的稻秸秆堆成的柴垛,村民用来做饭。8年前,儿子蒋晓鸣上大学了,村里、家里又大变样:家里装修一新,用上了新的空调、冰箱等家电,还买了汽车;村里家家户户都用煤气做饭,秋收后的稻秸秆由农业机械粉碎并耕翻入田,村里道路两旁增加了绿树,河道开始清淤。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以前村庄环境只要大致整洁、绿化到位即可,如今从宜居宜业角度加强整治,我们村要通过三年整治,不能再看到污水、垃圾,门前屋后要有小花坛,地里不能再乱堆菜叶等废弃物。”已在村里当农业助理的蒋晓鸣说。目前,村里100多条河(塘)80%已完成清淤、坡岸整治,村庄绿化覆盖率已增至40%,村民家家通有生活污水管,通过点源治理方式处理污水,每天第三方保洁公司到村里清除生活生产垃圾,通往人口较多的自然村的道路也正在改建中。邻近的规划保留村,亦紧跟全市农民住房改建步伐,制定村庄规划、逐步改建住房。村委将依托优美的村庄环境,结合对近千年历史、保存完好的老街改造,进一步提升环境内涵。

  “此轮整治要让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由以前的部分提升转为全面提升,并因地制宜施策。”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我市各板块围绕相关目标任务全面推进。至8月末,农村地区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100%,新建乡村旅游厕所12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9.99%,林木覆盖率达27.66%,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4.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2.3%,均居全省前列。全市累计建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0个、江苏最美乡村10个。“改”的同时,我市还着力“建”,对因城市规范化建设需要停滞了10余年的农村住房改建于去年全面启动。目前全市规划发展村和首批农房建设试点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目前开工建设农房2476户、竣工及交付1589户。

  深化改革,增强资源配置新动能

  蒋建康坦言,上世纪80年代初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让农民不再“吃大锅饭”,但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日益紧张,土地流转不规范,易产生矛盾,一度他减缓了扩大承包地的步伐。2013年至2017年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改革加速推进,农民承包地面积搞准了、边界搞清了,再加上农民土地流转至村委后再统一发包,土地流转变得顺畅了。他每次向村集体申请承包耕地都很顺利,快的三四天就能签下合同。而2015年起我市逐步推行农村产权交易进平台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村镇道路建设工程等都要在平台上公开、公平、透明交易,更激起了像蒋建康一样的农民扩大生产的积极性。2013年至目前,他承包的果蔬面积就从300多亩增至1000多亩。

  还让他和村民高兴的是,多年前村里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村集体资产进行清理、评估、量化到人,保障了资产不流失,又提高了资产利用率。在此基础上,村里约800户农户通过“两置换一转化”有了安置房和社保,而腾出来的土地也用于村、镇项目建设,建起了公园,村庄面貌得以改善。

  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至6月底,全市累计组建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685家,完成率为73.7%。我市还加紧推进农村“三资”监管体系改革,加快建设以“一网、一库、三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资”信息化监管体系。无锡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暨农经综合管理平台投入运行,村级物资采购、小额投资工程建设、村级财务预决算和村务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三资”监管“户户通”平台全面推行,村集体资产更透明,监管更到位,村级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朱雪霞)

标签: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革新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