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历史遗存保护重在留住原生态
2019-08-05 09:13:00  来源:无锡日报  作者:邢瑞莱  
1
听新闻

  历史遗存保护开发面临的“可持续”的最大问题,就是最常见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如果只考虑这一种模式,结果只能是大家看到的“同质化”生态下的竞争弊端。不妨抛开商业利益的追逐,尤其是在古镇这一原本因人的生活而存在发展起来的产物上,回归到人生活的原生态中去才是最重要的命题。

  当未来已来,而昔日注定不会重来时,人们才惊觉失去的可贵,于是就有了越来越多的古迹抢救行动。但是修缮容易存活难,正所谓文物只修缮不利用,是对资源的最大浪费。笔者以为,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上,有三方面的因素值得考虑。

  首先是“代表性”。整个江南,水乡文化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在这一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譬如钱锺书先生就是很有代表意义的无锡名人,能保留下他的故居也是经历了一番曲折。勿论现在的故居是不是“藏在深闺人不知”,但是一定要相信,对于真正的“粉丝”,必然“酒香不怕巷子深”。想一想托尔斯泰的墓地,那么简朴不起眼,但是因为那里有着托翁不朽而伟大的灵魂,而成为全世界膜拜他的朝圣地。相信,如钱先生这样身上带着鲜明无锡烙印的名人,其故居、读书处等遗迹如果都能得到妥善保护利用,对无锡的文化传承、旅游业发展必大有裨益。

  其次是“多样性”。多样性体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形式上。同样的人物,有的可以是保留故居,比如薛福成、顾毓琇、钱锺书、钱穆、华蘅芳等,有的可以是立塑像,比如崇安寺大自鸣钟前的瞎子阿炳。阿炳一生颠沛流离卖艺为生,他影响世界的不是他的堂前屋下,而是他直击心灵震撼灵魂的音乐,一把二胡和他历尽悲苦的身影组合而成的那一尊雕塑足以让世人铭记住他。此时也可以想一想比利时布鲁塞尔一条小巷子里的“撒尿小童”,不起眼到简直无法形容,但是去比利时游玩的人,都会去围观他可爱的形象。内容上的多样性,更是大有文章可做。水乡和桥,不可分割。老无锡城里曾有许许多多的桥,可惜现在那些桥绝大多数已无迹可寻。但是好在我们还有很多散落在乡间村落的古桥,应赶紧保护下来。很多学者的观点都在谈遗存的“体量”,包括刚刚完成修缮与大家见面的小娄巷,都认为体量太小,不免小觑。其实,文物不在于某一地域上的体量大小。孤立的一座桥,确实体量不足挂齿,在无锡的东南西北,如果保留下一百座古桥,甚至更多,那该是怎样惊人的“体量”。

  第三就是“可持续”。历史文化遗产中,作为物的存在,只要不被物理性摧毁,可持续只在于其本身的抗时间耐力,当然其中需要物理性的维护和保养。我们现在面临的“可持续”的最大问题,就是最常见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如果只考虑这一种模式,结果只能是大家看到的“同质化”生态下的竞争弊端。不妨抛开商业利益的追逐,尤其是在古镇这一原本因人的生活而存在发展起来的产物上,回归到人生活的原生态中去才是最重要的命题。比如我市有条老街,笔者的一位摄影师朋友本想去拍一些照片,但到了之后才发现,那里不胜破败甚至脏乱差,已没几处可拍,冷清、荒凉得很,让人感叹也许历史的辉煌只能在书里寻觅、在现实中凭吊。巡塘古镇的开发理念相信会给很多人以启发,即“外部是传统、江南的,内部是舒适、简朴的”。古镇不做商业用途,改善民居条件也可以以此为理念。人生活着的地方,一定是有活力的。希望无锡的历史文物保护开发,能多一点这样的“活”开发“活”利用。

  (作者单位:无锡市人社局)

标签:古镇;无锡;体量
责编:陈奂旭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