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国花”之争无锡人有话说 城市渊源与花品底气呼唤梅花当选
2019-07-22 09:06: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由中国花卉协会发起、本应于20日下午3点截止的“国花”投票,由于引发全民关注和热议,现延至今日24时。这拨“国花”之争,尤以牡丹与梅花之争最为激烈。其实,早在十多年前,无锡就举办过大型活动助力梅花成为国花。与“梅”颇有渊源的无锡人,更乐于看到梅花当选。

  历史溯源国花之争由古至今

  事实上,我国国花之争由来已久。唐宋以来,我国传统名花中有一些就得到了“国”字级的赞誉,其中最突出的无疑是牡丹和梅花。唐代牡丹声名骤起,称“国色天香”,北宋时推为“花王”。同时,梅花的地位也在急剧飙升,称作“花魁”“百花头上”,也有称梅“国色”的。南宋诗人朱翌《题山谷姚黄梅花》诗称“姚黄富贵江梅妙,俱是花中第一流”,清代诗人张问陶说得更为精辟:“牡丹富贵梅清远,总是人间极品花。”牡丹、梅花因此成了我国国花选择中最受关注的两种。

  据了解,牡丹被明确称作“国花”始于明中叶。万历年间,北京西郊极乐寺种植牡丹,称“国花堂”,广为人知,清乾隆、嘉庆间也一度游人竞集。相传慈禧曾经敕定牡丹为国花,在颐和园建“国花台”。中华民国的建立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的国花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人们多抛弃封建色彩浓重的牡丹,转而主张菊、梅等富有民族性格和斗争精神象征之花。民国时期约1929年后,国民政府曾定梅花为国花。新中国成立后的1982年,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首次发表文章倡议以梅花为中国的国花,1988年陈俊愉主动提出以梅花、牡丹作为中国的双国花。

  

  知否知否无锡早有国花投票

  早在2004年,无锡就为助力梅花成为国花做了一件大事。

  无锡梅园资深员工陈超对十多年前在无锡八佰伴举办的“我爱市花,我为国花投一票”签名活动记忆犹新。这场活动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资深梅花专家陈俊愉,时任北京市园林局局长、国际著名园林专家刘秀晨,时任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会长、著名植物专家严玲璋女士等国内著名学者、名流参与,年近九旬的陈俊愉还率同梅国际登录小组成员一起前来表示支持。倡议签名活动还得到了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南京、杭州、合肥等支持梅花为国花的城市的积极响应,这些城市均在梅花栽培种植方面技艺精湛,且位于拥有强大群众基础和经济实力的长江流域。

  据陈超回忆,活动当天,5000多位市民冒着绵绵春雨,为自己心爱的梅花在百米横幅上投下了代表自己心声的一票。当时无锡副市长周敏炜代表430万无锡人民与陈俊愉一起,共同为梅花当选国花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江苏卫视、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派出记者对活动进行了采访报道。无锡媒体均在第一时间、显著位置刊登、播发了活动的重要新闻。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大部的无锡音乐台对历时1小时的开幕式进行了全程直播。陈俊愉等嘉宾还走进演播室,共叙国花评选及梅花当选的重要意义。

  “这场签名活动内涵之丰富,影响范围之广阔,参与人数之多,在中国国花评选的历史上开创了新的篇章。”陈超说,活动由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和无锡市园林管理局共同主办。当时,新一轮国花评选工作已经启动,这一背景也让这场签名活动具有多重使命和意义:一来提高国花评选活动的影响力,二来让更多人认识无锡梅花、了解梅花品格与精神,三来为使梅花成为国花提供舆论支持,四来也为了让更多的海内外客人由梅花了解无锡、进入无锡。

  

  专家剖析梅花做国花“有理有据”

  无锡梅园副主任董斌仁是一位梅花园艺专家,他多年沉浸于对梅花的研究和栽培工作,对梅花发展了如指掌。在他看来,梅花成为国花或双国花之一绰绰有余且“有理有据”。

  他说,梅花、牡丹均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梅花向有“天下尤物”“花魁”的美誉,牡丹素有“国色天香”“花王”之称。梅花位列中国十大传统名花榜首,牡丹紧随其后;梅花因林和靖、陆游而清高,牡丹借杨玉环而富贵;梅花是中国唯一获得国际登录权威的花木,牡丹则被引种到世界各地。人们赏梅闻香而“识得梅花是花魂”,慨叹“几生修得到梅花”;大家赏牡丹“竞夸天下无双艳”,感到“自谓天下无能过”。梅花受到无锡、武汉、南京、梅州、泰州、鄂州、丹江口、淮北、台州等城市的欢迎,除被选作市花外,每年还举办规模盛大的“梅花节”;牡丹受到洛阳、菏泽的青睐,连续多年推出“牡丹花会”。梅花主要栽培于长江流域,牡丹适应黄河流域及西北地区,梅花、牡丹两种名花在国土覆盖面上一南一北,互补短长。梅花属乔木,冰心傲骨、不畏严寒,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牡丹属灌木,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蕴涵国泰民安、富庶祥和之意。两者各有拥趸,特色不分伯仲。

  但事实上,梅花在有些方面比牡丹更有当选优势。董斌仁说,梅花曾是中国名花之首,1987年进行的中国十大名花评选活动中,梅花得票数第一,牡丹第二。梅花种植区域更广泛,牡丹自然分布主要在黄河流域,但梅花种植北至内蒙赤峰、南至广东、西至西藏地区。在花文化上,梅“一树而先天下春”,中国人很早就有用梅、爱梅、赏梅、吟梅、艺梅的习惯,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古代原本没有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唐武周以后始称木芍药为牡丹,真正盛行起于唐。从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上来说,果梅、梅子具有食用性功能,可衍生不少农产品和休闲食品,梅花从农业发展和花卉观赏等方面均有较高市场价值。

  市文旅集团市场拓展部副部长徐杨惠认为,如果实在无法取舍,设立双国花也是一件可为的事。他说,梅花是国内多个城市的市花,设牡丹做市花的城市却很少,但牡丹“欣欣向荣、富贵吉祥”的寓意也的确是个好彩头,双花并立,正代表着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齐头并进。

  未来可期无锡与“梅”情缘深种

  无锡与“梅”有着不小的渊源。3200多年前,泰伯从陕西迁徙至此,定都梅里。“三以天下让”的美名使无锡与“梅”结下不解情缘。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重要代表,荣德生斥资建造荣氏梅园,为无锡抹上一层鲜明的民族特色。上世纪80年代,梅花被定为无锡市花,“梅花精神”成为无锡城市精神的象征。此后,无锡梅园的发展进一步加深了城市的梅花情结。继2012年百年梅园庆典、2015年蜡梅观赏园建成之后,去年年底,荣家后人荣智健为表达对梅园美好未来的期望,通过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再次捐赠350万元,用于古迹区、浒山片区梅花景观提升,栽植梅花400余棵。此次投资最终在乐农别墅、念劬塔、浒山南坡等处形成了梅花景观特色种植区,成功打造最美赏梅线。如今的无锡梅园作为江南著名赏梅胜地,有着丰富的梅花品种资源,园内现有梅林面积120亩,近1万余株梅花,收集保存梅花品种达400余个,收集保存国内登录的梅花品种达280多个。

  无锡人对梅花的情结打从出生起就可谓“情根深种”。今年65岁的蒋老伯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他说,去梅园赏梅从来都是“当作一件事去做”的娱乐活动,无论是小时候跟着父母去,还是长大后自己带着孩子去,亦或现在带着孙辈呼朋唤友去。“梅花精神是一种城市文化,若让无锡人选国花,梅花一定是首选。”

  城市渊源与市民呼声齐聚,如果梅花成为国花,对无锡将具有怎样的意义呢?市文旅局副局长杨建国表示,梅花能傲雪而开,铁骨冰姿,是高雅、纯洁、刚正不阿、努力进取的象征,“梅花精神”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若当选为国花,定能激发全市在“强富美高”的发展征途上砥砺奋进,鼓舞人心和干劲。对于无锡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大有裨益。他说,届时梅园就是“国花园”,品牌景点能实现再升级,弘扬中国传统花卉文化的同时,举办的节庆活动将能吸引更多海内外宾客的参与,成为城市对外交往的一张亮丽“名片”。

  (记者金恬伊/文陈大春/摄)

标签:
责编:陶爱珍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