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无锡首批省特色田园乡村率先展现“未来村庄”
2019-02-18 08:51:00  来源:无锡日报  
1
听新闻

  乡村振兴热潮正在各地涌动,如何实现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我市首批省特色田园乡村已于去年底基本建成,惠山区阳山镇前寺舍、朱村和冯巷3个自然村率先展现“未来村庄”的现实模样:村庄美,不能只是简单地植绿、筑路,而要因地制宜实现景观化、特色化;依托美丽村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农家乐,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村庄美还要“内外兼修”,推动村民拧成一股绳共谋发展蓝图。

  优化布局创出特色,村庄美出新天际

  走过一人多高、标有“前寺舍”字样的天然阳山石墙,是一条数百米长的柏油路。路的一边是草坪砖覆盖成的停车场、绿油油的水芹田,另一边是蜿蜒的小河,河边有绿树和木桩、石阶组成的亲水平台。再往里走,有挂满了红绸的许愿树、周氏家训文化墙、观莲池、桃林等。“以前到这里待个十几分钟就走了,现在整个村庄美出了新天际,有看头!”2名在村里转悠了半天的游客啧啧称赞。

  乡村振兴,村庄要更美,但是如何实现?2018年,前寺舍刚成立村民自治理事会,阳山镇、前寺舍所在的桃源村和前寺舍村民自治理事会就围绕这一问题连续开了3次会议。最终,整治方向明确:以前着重筑路、道路绿化的整治模式造成村庄面貌单一,难以持续吸引大批游客,也与阳山镇推进全域旅游的步调不一致,未来的前寺舍,必须充分彰显村庄特色,即扩建观莲池,修建望莲台等景观,把数百年周敦颐宗氏文化、莲文化从嘴里的介绍落到可观可感的体验上。很快,他们请来专业人士制订村庄布局规划,按规划流转农用地、打造景观,请专业团队挖沟开河、修桥筑路……2018年10月底,这个面积为387亩的自然村彻底变了模样:原先东一块西一块分布散乱的芹菜田合并成2亩,村口狭窄的淌水沟成了景观河,以前面积不到1亩的莲池扩大至8亩,还建了观莲亭……

  同样,朱村开展的村庄整治也用了巧劲。记者在朱村浜边看到,原先满是杂草的河岸已被阳山石、农家磨盘和木栅栏、彩色花带等取代,成为农味十足的景观河。在一排排村民房屋前后转了转,还看到了不少类似江南园林的小景致:有稻草人扎成的娃娃赶猪等装饰物;有用阳山石、老旧屋瓦等筑成院墙,顶端有鲜花绿草;房屋后面的小水渠上,有两三堵用陶罐、青砖砌成,爬满了一丛丛绿藤的护墙……3个月里第二次到这里采风、摄影的王老伯高兴地说:“以前农村大多‘千村一面’,一样的农田、一样的农房,这里通过打造出精巧的小景致,让人来了还想再来。”

  依托秀美村庄做强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未来的村庄不仅要美,还要将美和做强特色产业结合起来,带动村民致富。”在前寺舍村民自治理事会办公室,理事周永贤边查看会议记录本、账本边说。

  就在这个办公室里,周永贤等理事们曾经对如何发动村民根据规划流转农地问题探讨到深夜。按照规划,村庄农田要归整,要筑路、增设景观,就要占用、调整农用地约26亩,村里76户农民几乎都涉及。但很多村民一听说此事就不说话了。

  村民不行动,周永贤和其他理事就带头流转土地,并挨家挨户上门劝说。“这是为了我们今后的好日子,村庄美了,自己住得也舒畅”“扮靓村庄,会吸引更多游客来,大家的水蜜桃和酒、麦饼、糕团等农副产品销路就会更广,农家乐会更兴旺”……最终,土地流转如期实现,村庄建设如期进行。

  如今,村里处处皆景,且水系全面沟通。周永贤他们预计今年水芹灌溉成本将比往年节约70%,游客量将同比增加约20%,村民的农产品销售收入可增加20%。

  冯巷村民住房整体新建处,2幢3层楼的农民住房已建成,其余50户住房正在加紧施工。冯巷所在的行政村——桃园村委主任王俊贤指着电脑上翻建前的农民住房图说,这里以前房屋破旧,布局散乱,“新建农房将形成风格一致、有浓郁水乡特色的格局,预计于今年4月建成”。之后村委要利用2间配套用房展示当地农特产品,开展电商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村委也将鼓励有意愿的农户将房子腾出来做民宿、农家乐。王俊贤预计今年村里4000多亩水蜜桃产值会因此增加20%。

  理事会管百家事,实现新农村长效管理

  “未来农村不能是一整治就紧、整治后就松的状态,而要更多发挥村民理事作用,让这些村民信得过的能人就近、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实现高质量的村庄长效管理。”阳山村委工作人员钱美娜说。

  在朱村村民理事会办公室,理事长刘振天告诉记者,村民理事会要帮助村民争取自己的权益,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去年,朱村开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时,他就向阳山镇和所在的行政村——阳山村委建议,要积极提高村民的参与度,怎么建、用什么材料等要让村民“做主”,大家付出努力了才会格外珍惜,从而避免整治后乱扔垃圾现象重返等问题。最终,镇、村“放权”,通过调查问卷及理事会、村民小组会议等形式收集村民意见和建议近100条,不少被设计和施工单位采纳。河浜上的正龙桥修建时,村民看到桥的框架后纷纷提意见:拱桥好看但不实用,影响村民过桥到桃田工作,桥堍建到景观路上影响车辆通行。村民理事会把意见反映至村委,最终使施工队将桥面削平、桥堍缩短,兼顾了生产、观景需求。刘振天说,这样村民和施工队“较劲”并最后“胜出”的事还有很多,村民说得最多的就是“这是为我们自己建的,不能马虎”。

  在前寺舍村民自治理事会办公点,前不久有很多人进出,有将自己挖来并清洗好的荠菜萝卜等放至指定地点后来记账的,有扎灯笼的,有筹备做糕团用的米粉的,但周边道路上并没有菜叶等垃圾。“这里开展‘寻找阳山的年味’活动,大家以每户出1000元本金的形式‘入股’,并按分工各自准备农产品。”60多岁、自告奋勇帮忙检查产品质量的村民戈其珍笑着说。大家不乱扔垃圾的原因是理事会在筹备活动时就此约法三章,违规的村民分红要受影响。去年理事会就承办了2次大活动,不少村民光米酒就比前年多销了1000多元。“村民理事会不是光动嘴皮子,而是带领大家致富,并且有村规民约,老百姓当然愿意按章办事。”她说。( 记者 朱雪霞)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