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无锡国家农科园为农业发展树"智慧"样本
2019-02-15 09:42:00  来源:无锡日报  
1
听新闻

  早春时节,万物复苏,田间地头生机勃勃……节后上班首日,记者驱车来到不久前捧回“国”字招牌的无锡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相比以往,12平方公里的田野间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科技感和体验感,希望的“种子”在此萌发。

  现代农业如何提升?农科园提供了“智慧”样本。“农科园在去年底全国第六批通过验收的48个园区中名列第五。”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一上来就亮出了3年来创建的“硕果”,她告诉记者,园区已集聚农业科技企业99家,与10家以上的科研院所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等合作,承担市级以上项目100多个,共孕育出39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

  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记者来到农科园内的太湖水稻示范园,2000亩核心区的农田一望无际,由于未到水稻种植期,目前整片田野种上了小麦和油菜。“这里的稻米是用物联网‘种’出来的,今年已是第五个年头。”生产部部长蒋珑站在“智能化灌溉管理系统”大屏前,足不出户就能掌握田间地头的“小变化”,这让种植管理工作量减轻了不少。

  走进农机房,蒋珑亮出了节前刚入库的“新武器”——无锡地产“施肥植保机”,“新一代的植保机一台需要20万元,2000亩地施次肥,原本需要7—8人用上一周时间,今后2个人2—3天即可完成。”他说,农科园还与科技企业合作共培育出了2000多份水稻优良品系,包括无锡首个本地优质高产水稻品种——锡稻1号,高产水稻新品种江浙优201及锡稻系列、紫兴系列等优质水稻新品种。

  农科园不仅可“吃”,还可“赏”。记者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不远处的花卉种植区,工厂式的智慧温棚里,温度比室外高出10余℃,这里,鲜花吐蕊,春意盎然,花农们正将一盆盆颜色各异的蝴蝶兰往集装箱车上搬,准备发往朝阳花卉市场。“太忙了,春节到现在卖出了10万多株年宵花,还没歇过呢。”花农雷师傅一边填着发货单,一边乐呵呵地说:“蝴蝶兰经过生物变异,每年颜色都会发生变化,尤其是这种‘大红袍’很受市民喜爱。”

  蝴蝶兰等花卉长势良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智慧温棚的呵护,“整个大棚受物联网系统控制,光照板、风机、空调、加湿器等设备都是通过传感器自行调节的,内部情况通过摄像头进行采集。”在科技园下属公司工作的邹佳蓉告诉记者,规模10万平方米的种植基地采用花期促控技术,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控制盛开时间。她指着不远处一幢在建的科技服务中心说:“大楼建好后,将进驻更多的实验室和组培室,引进国外母本培育技术,利用基因组培在无锡‘造’自己的花。”

  在“科技”农人们的努力耕耘下,农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逐渐走向试验田。如今,12平方公里的农科园核心区相继建成农业博览园、优质水稻生产示范区、名优花卉生产示范区等八大特色农产品园区。“依托科技注入嫁接,园区生物育种和引繁驯化、中草药、高档花卉、特色果蔬等亩均年产出分别达到300万元、100万元、30万元、5万元,营销总额突破8亿元。”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今年还将进一步打造农业物联网信息中心,实现园区农作物智慧种植一个平台全掌握。

  “无锡地区地少人多的特点,倒逼着无锡农业只能走高端化优质化特色化精品农业之路。”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3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3家,无锡高端农业、精致农业的品牌已愈发响亮。(记者 顾庆赟)

标签:无锡;园区;农业科技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