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回家的行囊装满乡愁与惦念 返乡人都给家里“配齐”什么礼物?
2019-01-30 10:32: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2019年春运已经进入节前客流高峰,在外打拼一年的人们背起行囊,踏上返乡旅途。昨天,记者在无锡火车站候车室里采访,在春运迁徙“大军”中,扛着大包小裹行李的旅客步履匆匆,回家的喜悦在脸上展露无疑。

  在他们的行囊中,有自己一年的收获,有送给家人的年货礼物,让我们来听听他们讲述这些礼物背后的故事。

  当上爷爷和外公 给孩子买三个大玩偶

  “叫一声爷爷,爷爷很快就回家了。”穿着黑色棉衣,戴着深蓝帽子的闵永胜操着一口浓重的北方方言,正在和远在千里外的家人打着电话。57岁的闵师傅是河南新郑人,在无锡打工10年了,现在是某工地上的一名瓦工。这10年来除了春节,闵师傅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他要乘坐的是K290次列车,上午10点27分从无锡火车站出发,这次的回家之旅比较热闹,有老乡和老乡的两个孩子结伴而行。

  他的身边有一个编织袋、两只行李箱,还有一个手提塑料袋,这都是他回家的行李。“里面都是我给小孙女和小外孙的礼物。”刚刚挂完电话的闵师傅指着编织袋,乐呵呵地笑了。他打开这个“巨无霸”编织袋,里面装着三个硕大的毛绒玩偶,还有一辆遥控玩具车,这是他前几天去招商城买回来的。去年对于闵师傅来说可谓是双喜临门,他先后当了爷爷和外公。“现在小孙女已经11个月大了,会喊爸爸妈妈了,小外孙9个月,长得水灵灵的。”说起家里的两个娃娃,闵师傅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在一堆的玩具里,几只漂亮的编织蜻蜓很是打眼。“我看这些编织绳闲置在工地上,就自己编了几只蜻蜓,没想到样子还不错,也带回去给孩子玩玩。”

  舍不得吃的坚果 留着和家人一起分享

  在拉杆箱已经成为出行标配的时代,一只只装涂料的塑料桶作为“春运神器”走俏了很多年,特别受务工人员欢迎。今年贾樟柯的苹果春节短片《一只桶》也用上了。在无锡火车站,这样的塑料桶随处可见。俞锦辉正坐在一只白色的塑料桶上,看手机打发时间。小俞是陕西宝鸡人,今年27岁,两年前从镇江来到无锡的一家工厂谋了一份工作。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小伙子皮肤黝黑,在外打拼的艰辛让他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更大一些。

  “这种塑料桶用途多,能装好多东西”,小俞打开盖子,只见桶里面有泡面、火腿肠、八宝粥、凤爪、花生等零食,这是他为自己准备的在车上吃的干粮。对于他来说,这个桶的最大功能是可以当椅子坐,“这次回家的车票只买到了站票,要坐30个小时的火车,不带个家伙当椅子坐吃不消。”小俞说,这次过年回家,他给家人都准备了礼物——给母亲买了鞋子,给父亲买了保暖内衣,父母还各有一件棉袄。他的身后还有一箱坚果,是工厂发的年货,自己舍不得吃,准备带回去和家人一起分享。出门在外一年来,小俞最想念妈妈烧的菜,“妈妈每年春节都会在家做炸勾芡茄子,吃起来像肉,看样子也像肉,但其实不是肉。”

  带上奖品电饭锅 期待全家围坐涮火锅

  上午10点,候车室里何师傅坐在自带的小凳子上打瞌睡。和大包小包的旅客相比,他算是轻装上阵。身旁摆放着一盒三凤桥排骨、一个牛仔布袋,还有一口电饭锅。何师傅老家在四川宣汉,他在无锡打工已有7个年头,在一家物流公司做仓库管理员。“这次没给家里人带太多东西,一个人赶火车拿不了。”何师傅说,电饭锅是之前去超市买东西抽奖抽到的。虽然东西在老家都能买到,但是自己一个人在外面用不上,把电饭锅带回去一家人烫火锅吃。三凤桥排骨是出发之前专门买的,回家过年带点本地特产是少不了的。牛仔包内则是衣物和日杂用品。尽管随身携带的行李不多,但是给老人、孩子们的钱早就准备好了,“直接给钱,他们需要什么就买什么!”

  从何师傅手中的车票上看到,他乘坐的是下午2点54分从无锡出发的3216次火车,要隔天下午5点才到宣汉。不过,当天早晨7点他就赶到车站了。由于到站时间太早,他已经好几次坐着睡着了。“总感觉早一点出发,早一点到火车站,就离家更近一点。”何师傅说,一年到头在外,此刻最期盼的就是早点回家和家人团聚。

  扛着30斤腊肉香肠 父母反向来锡团圆

  在火车站出站口,徐先生探着脑袋往里头张望,他是来车站接父母的。和大多数返乡过年的人不同,徐先生让远在江西赣州的父母来无锡过年。“每年春节回老家的车票不好买,今年索性换种方式,让父母来无锡。”徐先生说,今年全家人在无锡团圆的重要原因是给新房“暖房守岁”,他和妻子在无锡打拼8年,去年夫妻俩在无锡买下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虽然房子不大,但我们在无锡也算是扎根了。”徐先生一边搓手一边望着出站口,生怕错过了出站的父母。

  几分钟后,一对六旬老夫妻背着大包小裹出站,徐先生立即迎了上去,笑盈盈地接过母亲手上的箱子和父亲手中的大布袋,他们用方言交流着。徐先生说,这次父母坐了19个小时的火车来无锡,从老家带来了腌豇豆、腌萝卜、土鸡、咸鸭、腊肉。母亲手上还拎了一只白色的桶,“这是5斤猪油,沉甸甸的”,出发前的几天,她专门买了肥肉炼了近5斤猪油,一个月前做了腊肉、香肠,足足有30多斤重。旁边的一个箱子里装满了牛皮糖薯干,“这是孙女爱吃的老家特产”。徐先生说,父母长期生活在农村,很少有机会外出走走,把父母接到城里来过年,让父母换种环境,体验一下城市的过年气息。

  记者手记

  春运在变,团圆的期待不变

  眼下已经迎来了春运节前客流高峰,28日无锡火车站日发送旅客量达到7万人,创下节前新高。火车站挤满了离家的背影,人们纷纷踏上了归家的旅程。在候车室望去,拖行的行李箱、极具年代感的蛇皮袋、随手捆扎的纸箱子……不论它们多么普通,甚至破旧,但在这些返乡人的眼中,行囊里装的是满满的惦念。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每个中国人的情结,无论回家的车票多贵多难抢,路途多远多艰辛,过去一年有无喜人成绩,回家过年都是在外打拼的人的期盼和归宿。采访中发现,近年来春运变化越来越大,随着高速公路网、高铁、航空航线等交通设施的逐步完善,过年回家路不再那么难。网络手机购票、自助实名制验证、人脸识别自动核验……相比往年,如今的春运融入更多“智慧”的元素,让一年奔波在外的返乡人回家的路更方便快捷。越是临近春节,火车票就变得越难买。就在节前,无锡火车站也加开临客列车,无锡既有站(南广场)增开36.5对,无锡沪宁高铁(北广场)增开14.5对,京沪高铁无锡东站增开18.5对,为返乡人再添运力。

  在这浩浩荡荡的回家“大军”中,还有一个群体,他们不是背井离乡的游子,而是“逆流”进城与儿女团聚的父母,也被称为“反向春运”,全家人在异地感受不一样的春节。无论是从远方带回家的,还是要从家带向远方的,一个个鼓鼓的行李包中装的或许不是贵重的礼物,但却是道不尽的亲情和乡愁,家庭团聚才是核心要义。 (记者 蔡佳)

标签:无锡;春运;父母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