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收录无锡13位国家级传承人
2019-01-19 12:02:00  来源:无锡日报  
1
听新闻

  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技艺有多少尚在人间?全国同步编撰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以下简称《大辞典》)今年将给出答案。昨天从无锡市非遗保护中心获悉,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大辞典》(江苏部分)编撰工作正在进行,无锡现有的1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3位国家级传承人传承状况全被收入其中。

  2006年至2014年,国务院分四批命名了国家级非遗名录,四批共计千余项非遗有了“国字号”头衔。2017年,中央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中华文化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基于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辞典》 的编纂在各地被提上日程。

  据悉,《大辞典》 将以词条的形式系统阐释非遗概念、术语、理论和保护实践,逐一介绍国家级非遗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体面貌,使之成为一部实用的工具书,既能为从业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又能为非遗传承提供教学参考,还能为非遗研究和保护提供翔实资料,为公众普及非遗知识。这也是国内首部非遗辞典,填补空白之作。去年下半年起,江苏部分的编撰已全面启动,《大辞典》预计于今年下半年出版。

  国务院至今公布了四批次国家级非遗名录,每一批次无锡都有项目入选。截至目前,无锡共有梁祝传说、吴歌、道教音乐、锡剧、无锡留青竹刻、惠山泥人、无锡精微绣、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宜兴均陶制作技艺、泰伯庙会1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这些非遗项目哪一项背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是无锡地方文化的代表。《大辞典》不但将它们的过去收录其中,更关注它们的现状及传承困境。

  从古至今,民间技艺为民众所掌握,但学得精、守得住、传得下去的,在某一领域只有那么几个人,这些“光阴守护人”官方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大辞典》是一部有人情味的辞典,它将已故非遗传承人及其事迹也收入其中,不会因他们的逝去而忽略掉他们为守护和传承国家技艺所作出的毕生贡献。截至去年5月,国家一共公布了五批次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截至目前,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共计三千余人,其中,江苏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共计178人,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浙江。

  这178位“大国工匠”中,无锡有13人,分别为惠山泥人大师喻湘涟、王南仙,锡绣大师赵红育,竹刻大师乔锦洪,“吴歌王”张浩生,紫砂名匠汪寅仙、徐秀棠、吕尧臣、周桂珍,尤武忠道长,小王彬彬王建伟,均陶领军人物李守才,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刘柏生。

  (张月)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