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无锡银行世家三代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2019-01-14 13:1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月12日无锡讯 在无锡有这样的一户传奇人家,祖孙三代人都从事银行工作:邓炳蔚1978年从银行退休,儿子邓冠中接班又为改革开放服务了40年,而孙女邓琳则是刚刚参加银行工作不久的新生一代。今天就由这三代人分别讲述他们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世纪老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始终要“执事敬”

  在无锡五星家园小区某单元,邓炳蔚老人刚刚度过其100大寿。这位出生于1919年的世纪老人不仅目睹了40年金融改革变迁,更是新中国银行历史的见证者:早在解放前,邓老就在上海滩的某银行就职,解放后又调至无锡的人民银行,干了一辈子的现金出纳。在1979年退休前,邓老长期驻点人民银行无锡第一营业部,负责发放全市职工的工资,可谓风云一时的人物,在无锡金融界绝对是泰斗级前辈。

  邓老回忆,当时的银行可没有现在便捷的移动支付、网上银行、各种自助设备。一切都靠员工的“老三铁”(铁算盘、铁笔、铁账本),一把老算盘加减乘除无所不能,这都是被当年海量的轧账逼出来的绝活。而且因为当时银行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不能轻易离开工作岗位,所以当时的银行人早晨都不敢喝水,只吃干粮,一坐就是一天,基本不说话,只是埋头工作,用心如止水保证工作的零差错。

  邓老表示,虽然时过境迁,但传统不能丢,本分不能忘。看着儿子、孙女陆续也走上银行的工作岗位,他总是教育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银行人也要有“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益求精的品质,用户至上的服务,就如孔老夫子所说的,一生中始终要“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沧桑巨变:见证银行变革真正成为服务机构

  邓冠中是邓老的小儿子,1978年接替退休的父亲进入人民银行,后在1984年成为新成立的工商银行无锡支行第一批员工。邓冠中笑言,他从小饱受父亲严格家风“摧残”,所有生活用品必须摆放整理,钞票不能错一分一厘,字迹必须工整清晰,所以在银行的40年工作生涯中,也是如鱼得水,得心应手。

  谈及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邓冠中感慨颇多:改革开放之初商店都是国营,大饼店、菜场、冰棍店每天的零币晚上都要送到银行。每到下午,所有柜台堆满用各种口袋扎紧的分币,角票。每到月底,季末,年终,都需要通宵达旦地加班,几乎都见不到家人。现代智能化的设备,把银行人彻底地解放出来。现在的银行人流不及当年的1/10,几乎看不到排队办理业务的长队,更多的年轻人正在借助自助、移动设备解决各种金融需求。

  邓冠中体会最深的,是银行从最初的政府职能部门变成了真正的服务机构。在1996年前,他是工商银行计划股的工资审核员。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时代,每一个职工的工资发多少钱都是由劳动局审批,由银行把关,企业的自由度很小。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的变革,才调动起全社会的积极性,实现了国家强盛人民幸福。

  新生一代:用大数据的思维方式从事现代金融

  邓琳是标准的九零后,从小耳濡目染各种银行故事,对银行40年的变化自然体会更深。邓琳介绍,当年的银行信贷员,对企业的人事、生产、销售、利润情况了如指掌,几乎就是企业的半个厂长,出于对资金安全的考虑,总是要对企业了解地越多越好。而自己现在也做了银行信贷员,却和当年长辈们的工作模式完全不同,更多是大数据时代下的思维方式,依据企业的缴税、用电等数据判断企业的生产盈利是否符合授信资格。这正是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邓琳表示,虽然现在的工作环境和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但老一辈人艰苦朴素、兢兢业业的精神不能丢,需要现在年轻人继承和发扬。作为在改革开放春风中成长起来的幸福一代,更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交出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崭新答卷。

标签:
责编:刘洁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