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企业智造之路当跨越“生长之痛”
2019-01-14 08:43:00  来源:无锡日报  作者:胡桃  
1
听新闻

  “智能化是一把手工程。”晓枫信息产业研究院的许津最近正在为一批企业做诊断,数年从事智能制造提升,让他看到无锡企业投身智能化的热情。为企业做智能制造的诊断,是我市智能制造三年行动中的一项举措,被诊断企业一般都安排专人对接相关工作。

  智能化需要的不仅是热情。在诊断之间、在实施之中可看到,企业在新生长阶段会有“新迷思”。记者采访多家企业、相关服务机构后获悉,有的行进方向有迷失,有的因甲方乙方间的对峙而推进缓慢。细究其背后原因,不仅是钱的投入,更涉及人、行业所面临的“生长之痛”。

  从智慧之种到智慧生长,需要耐心与耐力

  从智慧种子的播下,到智慧生长的蓬勃,需要多久?贝斯特精机的实例会告诉你答案。2015年这家企业的智能车间里,举行了一场中国智能工厂建设成果现场展示会,播下了智慧之种; 如今智能工厂里只有机器的运行声,中央控制室的电脑屏幕上详细地显示各条生产线的信息。企业提交给蠡园开发区的数据显示:通过智能化改造,现在工作效率提高了300%。

  智能化对制造企业的赋能毋庸讳言。但在具体实践中,还有些犹豫,甚至还有“船行半途而停”者。“对投入与产出的平衡,会比较多地考虑。”市智能制造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颖常年奔走在制造企业之中,“企业花成百上千万投入改造,还是希望快点看到效果。”

  中小企业制造企业在实施智能化项目时,会面临一些“舍弃”。比如,智能化提升需要淘汰一批原有的制造设备,转而引入能够记录传输数据的设备,甚至原有的软件、信息化工具也需要更新。也会面临不少“等待”:智能化提升后,一开始磨合期间未必能达到预期目标。“有一个项目,我们与之前实施ERP的公司磨合了一个月,导致交付时间一拖再拖,”一家服务机构表示“痛苦”。

  业内人士表示,中小企业的智能化提升,一把手得对企业的智能化发展有中长期规划; 而项目负责人则“首先要执行力强”。步入智能化轨道后,企业才能够凭制造速度、品质等在市场上获益。

  从一把手到第一线,都要有智能“生产力”

  即便一把手够坚定,也有可能遭遇到生产第一线的阻力。“我们确实有项目暂停了,”一家从事智能化提升的软件公司负责人说,硬件全部配好、软件调试好、培训做了一遍又一遍,一线员工却不太配合,因为“加大了工作量”。

  第一线的“情绪”,也是智能化提升之中的“生长痛”。“又开了一期班组长培训,”太湖街道人社所所长朱小宇说,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联合市高训中心,针对智能制造车间主任、班组长开培训班,来解决智能化提升后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情况是,辖区内企业中一部分已经走上了智能化道路,车间里自动化设备多了,但以技术见长的班组长却有点“管不好人”了。为此,这个班组长培训专门研讨一个话题:如何激励和推动员工提升自我技能来适应新生产线。现在该培训已覆盖了辖区内一半的智能制造企业。

  显然,智能化提升需要人力资源的“应变”。其背后,更是对企业管理水平的需求。“企业本身管理水平好的话,智能化会更顺利。”许津举例,比如管理数据的标准化是智能化的前提。

  从设备到人——智能化本来就需要软硬结合。“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是一个融合的过程,”业内人士表示,企业管理者要优化新生产模式下的“指挥棒”,鼓励生产一线员工对新技术、新技能的使用。

  从产业链上下游来思考共性与个性

  “还是要看行业。”走访了多家企业和服务机构的负责人,他们大多认为,智能化的步伐迈得大不大,还是与行业的特点有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更乐于、或者敢于加大改造的步伐。比如医疗器械企业,宇寿医疗多年前就有过改造提升的想法,这两年终于淘汰了原先的设备,专门引进了日本进口的新生产线。

  那么,更多的中小企业如何加快智能化步伐?抱团走,或许是一个可能。在采访中发现,我市一些大企业在智能化步伐中,带动了一批供应商的智能化。初衷可能是,原材料、零配件的可回溯性,而实际上供应商为了更好地与龙头企业合作,也逐步跟上步伐。

  回望贝斯特智能工厂投用之初,德国巨浪集团全球应用总监罗杰·舍普夫就说,正是贝斯特在自动化、智能化上的努力进取,使其一步步成为巨浪集团的客户、供应商到合作伙伴,“保持与德国技术同步的创新节奏。”

  产业链上下游携手的思路,能让产品与行业特性更匹配。据悉,目前我市一些行业协会正在探索同行业协同创新,龙头企业带头开发行业带有共性化的智能化产品,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按个性需求、选择“任务菜单”——这种开发模式显然更接行业的“地气”,值得期待。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