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无锡方案”探索破解全国性扶贫难题
2018-12-29 08:57:00  来源:无锡日报  
1
听新闻

  12月22日,本报独家报道《“全病种”医疗自费支出救助开出“第一单”》在市民中引起广泛关注,不少市民致电本报或民政部门咨询政策细节。

  无锡市在国内首创,将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1.5倍的中低收入群体纳入社会救助范围,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对中低收入居民疾病医疗自费支出“托底”,实施不限次数、“全病种”救助,极大扩展了社会救助的范围。为破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这一全国性难题,贡献出“无锡方案”,力争不让一户困难家庭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

  面对因病致贫返贫难题

  针对“病根”精准发力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无锡,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比较完善,覆盖面广,保障水平也处于全国前列。据统计,我市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5%。然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中低收入居民。据市民政局统计,在我市的致贫、返贫对象中,超过70%是因患重大疾病医疗自费支出较大而导致的。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组成,其特点是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即补偿居民基本医疗、基本药物的支出,保障每一位居民有医可用、有药可吃。”无锡市社保基金中心医保部部长陈文晞说,按比例报销之后,患者依然要负担一部分医疗费,加之治疗过程中,一些医疗器械、药物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种种原因导致很多患上重大病的患者自费医疗负担依然沉重。

  市民小袁几年前生了一场大病,每月需支出自费医疗费2万多元,已累计支出70多万元,民政部门等虽已给予救助和慰问,但仍然显得杯水车薪。为了治病,小袁一家欠下许多债务,不得不出卖房产。当前,类似小袁这样的市民还有不少。市民政局副局长钱晓东介绍,此前,我市通过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深度救助等方式,基本解决了医保体制内重大病困难患者的救助问题,但尚未将疾病医疗自费支出部分列入救助保障范围,导致部分重大病患者因自费医疗支出较大而致贫、返贫。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无锡有责任也有能力为破解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难题做出自己的探索。”市民政局局长葛恒显说。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经过深入走访调研,我市民政局、卫计委、人社局等专题研究制定针对中低收入居民疾病医疗自费支出的救助方案,填补这一当前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社会救助政策中的空白点。

  政策制定力求科学有效

  精准消除救助“空白点”

  为制定出适当的救助政策,市民政局、卫计委、人社局等组织调研小组深入基层,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征求最优方案。

  全程组织参与这项政策酝酿、制定、实施的钱晓东告诉记者,最初曾经设想沿用传统的社会救助模式,由政府部门包办,通过社区(村)、街道(镇)、区、市逐级对救助申请进行审核,进而办理救助。但由于操作的专业性、精准性和工作量非政府部门一家所能胜任,这一方案被否决了。还有一种方案是向第三方购买服务,经过测算,这种方案成本太高。最终,政府使用财政资金投保,由专业的保险公司开展运营的市场化方案胜出,力求政策科学高效。

  为了最大限度消除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空白点”,将尽可能多的无锡中低收入市民纳入救助范围,我市科学划分了特定对象、普通对象、特殊对象三类不同救助对象,分别给予不同比例、金额的救助。

  “由于没有案例可以参照,政策制定过程中,如何确定救助范围成为一个难点,范围既不能太小,让救助效果大打折扣;也不能盲目扩大,最后导致财政支出过大而难以为继。”葛恒显说。最终出台的救助方案,将具有本市市区户籍、参加本市基本医疗保险、经有关部门认定的中低收入居民都列入了救助范围。据初步估算,2018年度,符合救助条件的无锡市民家庭约有60万户。

  在保障内容方面,我市参照国家卫健委相关标准,纳入救助范围的各类病种共1539种,实现了“全病种”覆盖。同时,对保障对象治疗疾病经医疗机构出具医嘱并确认的个人自费医疗支出,区别不同对象实施差别化救助,有效防止过度医疗现象的发生。

  创新模式让群众少跑路“不见面”审批确保高效

  12月20日,无锡市中低收入居民疾病医疗自费支出救助的受理系统上线运行;12月21日,符合救助条件的市民吴慕舟在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第一个通过系统提出救助申请,并在当天得到受理;12月22日,全市第一笔救助款1.8万余元拨付,打入了吴慕舟的账户。

  “运行几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自主或在家人等的帮助下通过‘不见面’的线上方式,提出申请。”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杨国兴介绍,为精准高效开展救助,我市在设计中低收入居民疾病医疗自费支出救助政策时,特别注意创新运作模式。相关部门通过公开招标,委托专业公司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开发设计了相关部门之间信息数据实时共享的自费支出救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住院救助网上受理、系统审核和打卡发放的“不见面”服务。

  “我们希望给患小病的市民‘小补助’;给患大病的市民‘大补助’,尽可能减少‘折腾’。”杨国兴说,现实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群众准备了很多材料、跑了三四趟,才把报销款拿到手,有些群众甚至因为程序繁琐而放弃了小额报销,这与救助的初衷相违背。而现行运作模式操作方便、运行透明,最大限度消除了社会救助工作中的种种弊端。杨国兴表示,今后将根据市民使用反馈的情况,不断对申报流程加以修改、完善,与多部门共享信息数据、合力推进政策有效落地,让救助更加精准高效。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