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首批托养流浪人员 搬进“能长住的家”
2018-12-26 09:25: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他们曾是流浪乞讨人员,找不到家人,只能寄宿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昨日,首批36名托养流浪人员从马山出发,入住长江北路上的社会福利中心新家。这意味着,经过两年的努力,他们终于有了稳定的居所。

  “欢迎回家”

  昨天,市社会福利中心门口的电子显示屏打出了“欢迎回家”几个大字,特别醒目。走进大厅,暖气开得很足,植物绿意盎然,头顶上各种小灯笼,一派迎接新年的气象。

  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做最后的准备,铺好床铺,准备好衣物。盥洗室里崭新的牙刷、牙杯、脸盆,卫生间的无障碍设施齐备。整个楼层设有智能门禁,还有360度无死角的监控,保证入住人员的安全。

  据悉,这里共设置男女两个不同的楼层,约有100张床位。不算之前的改造时间,光准备各种软件就经过了整整一个多月的忙碌。这里将成为找不到家人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托养场所,这也是近年来首次实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大批量集中安置。

  “安身之所”

  中午12点,两辆大巴车从长江北路出发,驶向马山的无锡市第六人民医院。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

  在这里的寄养区,共有36名无名流浪乞讨人员。他们已经排好队,等着搬进新家。在医院的一处办公桌上,一张终止托养协议显示,这一时刻从25日的13点开始。在第六人民医院院长张小红的办公室内,无锡市救助管理站的站长陈洁正在和他进行交接。“我们当年怀着公益之心,辟出了专门楼层,并进行了改造,照料这批流浪乞讨人员,不断摸索经验”,张小红表示,有一些流浪乞讨人员的家属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亲人,看到这里的环境和亲人身体状况都很好,非常感激,还有人送来了锦旗。

  陈洁表示,2012年,无名流浪人员越来越多,又找不到家属,站内的条件无法接纳这么多人员。根据国家政策,可以寻找站外托养点,当时在市区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合适的。比如没有独立区,又比如不能集中供养,这对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马山第六人民医院对这批人员敞开了怀抱。考虑到这里的医疗资源优势,还有老年护理方面的经验,双方开展了长达6年的合作。

  托养人员搬出后,第六人民医院方面表示,他们将对区域重新整合,打造成高端的养老护理院。

  “特困待遇”

  按照相关政策,如果流浪乞讨人员3个月内找不到家属的话,要进行安置,之前对于这批人员主要是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的形式进行的。第三方机构如果业务范围调整,他们随时可能又要更换地方,具有安置场所的不确定性。这次集中安置到社会福利中心,前后各种准备工作就做了有两年,终于在2018年顺利实施。

  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作为公办机构,近几年已经明确优先满足困难人群的政府兜底职能,辟出专门区域安置这些流浪乞讨人员。这个月,所有的流浪乞讨人员将陆续由公安部门办理无锡户籍,享受无锡市特困人员待遇,在医疗救助等方面将更加完善。

  据悉,今年5月,无锡市救助管理站的流浪乞讨在册人员为126人。近期,通过DNA和人脸识别技术,又为29人找到了家属。这次集中安置后,各方也会持续努力,让更多的流浪乞讨人员找到他们的家属。

  (晚报记者 黄孝萍)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