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阿炳故居迎“阿炳”回家
2018-12-18 09:14: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去年12月8日,本报A6版报道了无锡雕塑家、江大教授徐诚一的困惑:《雕塑和绘画塞满工作室50座“阿炳”放到哪里去?雕塑家徐诚一呼吁筹建阿炳艺术馆》。此事得到了各方重视,一年后这批雕塑终于在崇安寺阿炳故居完成布展。昨天,站在故居内,看着这些与故居融为一体的阿炳雕塑,徐诚一说:“把它们放在这里,犹如阿炳回家。”

  主题雕塑入驻让故居更有看头

  地处崇安寺黄金地段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阿炳故居,并未因为是工作日而门庭冷落。昨天10点,记者在故居与徐诚一碰面,一个小时里,进来参观的游人有近百人次。故居里循环播放着《二泉映月》,60座阿炳雕塑沿步道两旁依次陈设开来。老屋旧什物,配上神态各异的阿炳雕像,竟如此相得益彰,让人触景生情。

  故居一下子来了这么多“阿炳”,游客们显得很兴奋,大家纷纷与“阿炳”面对面,还不停拍照。72岁的司马龙元从荡口乘公交车到崇安寺游玩。“现在很丰富。”记者告诉老人,这么多的阿炳雕塑都出自眼前这位雕塑家之手。司马龙元一下子来了劲,对着徐诚一直竖大拇指,连说:“做这么多,不容易!”司马龙元说他特别热爱艺术,对无锡名人阿炳崇敬有加,每次到市里都会来阿炳故居转转。

  一年前,本报报道徐诚一要给阿炳雕塑找归宿那会儿,还是50座。一年来,徐诚一接连创作,如今在故居布展的阿炳雕塑已增至60座,而且他说,还会不断替换新的作品。这批阿炳主题雕塑入驻崇安寺阿炳故居之前,已在中山路红豆万花城集中展出了八九个月。在梁溪区文体局、崇安寺景区的支持下,这批雕塑从商场全部移至阿炳故居丰富故居展陈。徐诚一对此感激不已,“展了那么多次,这次的地方最好,把故居活化了”。

  本报报道力促阿炳雕塑“回家”

  徐诚一十多年前开始创作阿炳题材雕塑,当时的原因很简单:“想参加全国美展”。当他创作出《远去的琴声》《行走阿炳》之后,全国大奖纷至沓来。徐诚一一次次地拿奖,也一次次地听到了这样的声音:艺术家要扎根、立足本土,多弘扬本土文化。这话启发了徐诚一,十多年来,他渐渐自觉地把“阿炳”作为创作主题。直到一座座“阿炳”把他位于北仓门的工作室和工作室门外的走廊“站”得满满当当,他仍旧停不下来。

  现在,虽然搬走了大批阿炳雕塑,但徐诚一的工作室仍不宽敞。稍显局促的空间里还挂着晚报对他的相关报道。他说没有晚报的激励,他的阿炳系列雕塑不可能这么多产,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影响力。近年来,他受邀在无锡多处展出,还收到了全国各地的办展邀请,并把不断创作的阿炳雕塑陆续捐给了上海、苏州、南京、滁州、青岛、郑州、成都等地,多处推介“无锡名片”。

  尤其是去年12月8日,本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徐诚一呼吁筹建阿炳艺术馆,50座“阿炳”雕塑他愿意全部捐出一事后,相关部门非常重视。一年间,梁溪区文体局、惠山区文体局、东亭街道阿炳故居、惠山古镇还有学校等纷纷联系徐诚一,表达了关切。但在徐诚一的心目中,还是希望这批作品能够安放在阿炳的“老家”。这次,60座“阿炳”入驻崇安寺阿炳故居,徐诚一与对方初定的时间是3个月,但他更希望让阿炳雕塑“回家”之后就此安家。

  观察

  这批雕塑的“下一站”在哪里?

  “放在这里最贴切,这里是它们最好的归宿,我愿意全部捐出来。”徐诚一透露,这60座阿炳雕塑,北仓门的工作室是回不去了,因为没地方放,而下一站会“流浪”到哪里还不知道。徐诚一理解管理方的顾虑,因为故居免费开放,这些雕塑大都是露天陈展,谁都不愿意看到被游客损毁或拿走的情况出现。

  崇安寺二泉广场老钟楼前,人们对雕塑大师钱绍武的那尊低头拉出人间沧桑的阿炳雕塑印象太深了。徐诚一创作、研究阿炳这么多年,他坚信,阿炳的故事要从崇安寺讲起,而崇安寺有阿炳故居这处人文景点,一定要用好这处景点。无锡拥有丰富的名人故居资源,将雕塑艺术大规模地融入故居展陈,丰富国保单位的文化内涵,为游客带来多元的文化体验,在无锡这是第一次。

  “雕塑不能仅仅放在美术馆或是封闭的空间,放在开放的公共空间,更加功德无量。”徐诚一提倡雕塑艺术一定要走出艺术家的工作室,服务于公共空间,让公众能够近距离地欣赏与接触。眼下,在阿炳故居陈展阿炳雕塑,徐诚一说他压力很大,但同时也促使他要把阿炳主题做得更精。“如果这些‘阿炳’能够在故居安家,我还会根据建筑和空间‘量身定制’阿炳雕塑,那就太有意义了。”徐诚一说。

  (晚报记者张月/文、摄)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