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受不断南下的冷空气影响,锡城气温持续下降,人们纷纷换下秋装,穿上了厚厚的棉袄。和人体换上冬衣一样,最近,中铁四局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项目部也应用了一种高性能保温、保湿材料,为太湖隧道主体结构穿上了厚实的“棉袄”,抵御冬季寒风和低温的侵蚀。
天气严寒,吴塘门太湖梅梁湾南泉侧水域的太湖隧道施工现场热火朝天,目前已完成隧道底板540米、侧墙50米建设。为避免气温降低造成隧道主体结构混凝土受冻,项目部高度重视隧道主体的施工质量和养护工作。尤其是进入冬季施工后,对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工作要求更为严格。如何为太湖隧道主体结构保温、保湿,成了苏锡常南部高速公路项目部工程质量管理的头等大事。通过多方调查和专业机构合作,项目部应用了一种混凝土保温保湿养护材料,为太湖隧道主体结构“添衣保暖”。
据中铁四局太湖隧道项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隧道暗埋段首段侧墙浇筑完成后,特制“棉袄”投入实际应用。“该材料由保温层、保湿层、自粘层等组成,具有保温、保湿、自粘、防火等四重特性。”在拆除侧墙模板时,施工人员铺设了120平方米的养护材料,并在粘贴前预先在保湿层上洒水湿润。随后,利用其自粘特性直接贴附在隧道侧墙的立面上,混凝土自身水化产生的热量,将混凝土外表温度在养护期间内维持在20℃以上。这样一来,太湖隧道就像穿上了棉袄,通过厚实的绿色特制“棉袄”将热量和水分锁在保温层内,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
8日下午2点10分,试验员现场实测隧道侧墙表面温度30℃,环境温度2℃。实验员介绍,该保温材料与传统的土工布养护相比保湿、保温效果更明显,养护主体内外温差平均控制在5℃以内,保湿度在90%以上,并且可周转使用、拆装方便。在养护过程中,试验检测员通过预留在侧墙混凝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温度传感器,全过程记录了内外温差的变化。经过5天不间断的监测,混凝土的内外部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由高到低同步递减并趋于稳定。通过测温点的数据对比,内外温差最大8℃、最小2℃,符合内外温差不超过15℃的规范要求。(蔡佳/文蔡朝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