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遗址本体保护给出“鸿山样本”
2018-12-01 13:33:00  来源:无锡日报  作者:单红  
1
听新闻

  在无锡高新区鸿山遗址博物馆东南侧,一座覆盖绿色植被的长方形土墩突出地表,被“回”字形壕沟所包围,在四周农田映衬下,别有一番景致(如图)。不远处,还有一处不规则形墩体被绿树掩映,颇有江南水墨画意韵。“这里是鸿山遗址两座古墩本体保护示范点。”昨天,市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下称市考古所)副所长李光日告诉记者,鸿山遗址在2015年选定两座不同形态的墩体进行试点保护,旨在为大遗址公园本体保护提供样本。

  这两个试点样本,长方形的称獾墩,不规则形的称秆稞墩。其中,獾墩为春秋战国时期土墩,面积为475平方米,长方覆斗形封土带圜壕;秆稞墩,同为春秋战国时期土墩,面积为260平方米,不规则形封土无圜壕。两座墩体均处于鸿山遗址核心保护区域,与大名鼎鼎的邱承墩不同:邱承墩在保护过程中纳入鸿山遗址博物馆,成为博物馆组成部分,采取室内保护模式;獾墩、秆稞墩地处野外,其保护模式对于鸿山遗址本体保护,更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

  如果说,秆稞墩作为试点是因为原始风貌保存较好,那么,另一处为何是獾墩入选?采访中得知,獾墩代号为M1-3,经过考古勘探与解剖发现其保存完好,呈回字形,环绕土墩一周,闭合,圜底,具有典型的圜壕土墩墓特点。

  记者在现场看到,通往墩体周围的草坪上,设置了与周边风貌协调的石形步道,预设文化游线。獾墩高出地表大约两米多,墩体外表经过特殊材料处理后,经得起日晒雨淋,同时植以草皮,与周围农田相得益彰;环形四周的壕沟宽约一至两米,壕沟周边以木桩保护,对墩体形成保护。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据市考古所工作人员介绍,这处墩体根据考古资料,采取“归安”方式复原——即将墩体坍塌四周的泥土复归土墩。而不远处的秆稞墩,则采用“原状”方式保护,不规则墩体上,树木葱茏,古意盎然。

  无锡鸿山墓群遗址,于2004年入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与圆明园、良渚、殷墟、大明宫等12处遗址一起,跻身中国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行列;鸿山遗址“遗产保护+生态修复”的模式,更成为中国文保典范。

  自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鸿山遗址博物馆建成后,对于鸿山遗址的考古研究与保护,始终在进行。身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占地7.5平方公里的鸿山遗址保护范围广,遗址内墩体情况各异,所以,我市对遗址本体保护始终本着“慎重落笔”的谨慎态度。据悉,近期省文物局将在我市召开鸿山遗址本体保护论证会,獾墩、秆稞墩的先行先试,将给论证会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证。

标签:
责编:郭蓓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