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全方位全周期守护群众“第一财富”
2018-11-30 09:34:00  来源:无锡日报  
1
听新闻

  11月23日一早,家住龙塘家园的71岁居民朱金成走了15分钟路程,来到家附近的梁溪区黄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熟门熟路找到全科医生为她量了量血压、听了听心脏,配了两盒保护心脏的药物,“这里离家近、环境好、价格便宜,医生服务细致妥帖,现在我和老伴看病配药已经离不开这里啦!”说起“家门口”的医院,她向记者连连称赞。

  人生的“第一财富”是健康。改革开放40年以来,从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到建立起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高精尖“武器”样样俱全;从群众患病找医生,到享受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无锡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全方位、全周期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第一财富”。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

  今年1月2日易地新建成投用的黄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改以往狭小破旧、黄梅天漏水的窘境,规模扩大50%增至7500多平方米,崭新的门诊大楼、宽敞的病房空间、独立的体检中心,建成后受到周边居民的好评,预计今年门急诊量将超12万人次。

  家门口有一所好医院一直为百姓所期待。这些年来,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快马加鞭”,目前全市街道(镇)由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覆盖率达100%,一张覆盖城乡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构筑完善,方便了社区居民寻医问药。“出门就到,不用排队,经济实惠”,这是老百姓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评价,在这里能享受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六位一体”的服务,犹如有了健康“守门人”。

  今年6月,我市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这是站在新起点上全局性部署、全方位推进健康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随后,市三院、四院整合,做优做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院易地新建;市疾控、急救、血站等公共卫生机构“提标”改扩建……这意味着我市新一轮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优化调整工作按下了“快进键”。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来自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我市卫生资源拥有量在40年里稳步增长,至去年底,全市有卫生机构2350个,卫生技术人员增至5.04万人,医疗床位达4.1万张。

  基础设施设备“提档升级”,助力看病更精准精细。6年前,无锡医疗界引进一项新式武器——价值数千万元的数字平板磁导航血管造影系统。借力这台设备,手术医生不用穿着几十斤重的铅服进行操作,而是在另一间控制室,根据显示屏上实时影像与三维解剖图,通过移动计算机操纵杆、鼠标,点击触摸屏进行遥控,就能完成手术操作。目前市人民医院已经用磁导航完成200多台手术,数量全国居首,惠及了众多危重心脏病患者。

  看病从“老三样”到“高精尖”,健康事业“海拔”节节高

  11月21日晚,一位88岁老太突发急性心梗被送至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主刀医生快速定位病灶,开通血管并成功放置一枚支架,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我母亲已经两次心梗了,多亏现在先进的医疗技术,让她两次死里逃生。”患者女儿感激地说。

  1986年参加工作的羊镇宇,“白大褂”一穿就是32年,从一名年轻的内科医生成长为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以前内科医生就是打针开药,现在也能上手术台了。”他回忆说,1997年他前往上海进修心脏冠脉介入技术,到如今这项技术已成为常规手术,一年可完成2000多例心脏介入术。一位76岁老人心脏主动脉瓣狭窄,羊镇宇为他做了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前老人翻身起床都气喘吁吁,现在连爬几层楼都不带喘。“以前这种疾病只能开大刀治疗,但对高龄老人来说手术风险太高,不少人无奈只能选择保守治疗,而现在只需做介入就能解决问题,创伤小、术后康复快。”

  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成功实施肺移植、重症烧伤救治、手外科显微血管手术……锡城的卫生健康事业的“海拔”越来越高,以前无锡老百姓看危重病只能往“北上宁”跑,而现在很多“高精尖”手术在无锡本地能够独立开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

  不仅看得了病,更看得起病。2015年无锡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启动,药品全部“零差率”销售,破除了“以药补医”机制,老百姓看病花费少了,负担也减轻了。此外,手机预约挂号、“一卡通”知晓就诊信息、远程医疗……插上高科技翅膀的医疗服务变得越来越“聪明”,从而使医疗服务更快捷有效。

  家庭医生送医上门,筑起防病“铜墙铁壁”

  “邓阿婆,您别忘了明天来配药,接送孩子挺辛苦的,您有高血压要注意休息……”昨天上午,家庭医生朱怡强正和自己签约的服务对象62岁居民邓普芹通电话,叮嘱她按时吃药、测量血压。自从与社区140多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后,“手机随时待命,服务不分早晚,疾病咨询、防病知识宣讲、上门体检、心理疏导……家庭医生就是居民的‘健康保姆’。”他笑着说。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行家庭健康医生责任制,为辖区居民提供方便、连续、优质的“健康保姆”式健康管理服务。黄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金永胜表示,基层医疗从以“病”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不仅力争让居民小毛小病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还要提高居民的健康理念和防病能力,筑牢市民的疾病“防护墙”。

  “您已步行400步,消耗12.6千卡的能量”……走在梁溪河边的一条健康步道上,到处可见类似的健康宣传图。“这是让居民在步行的同时,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市疾控中心人士介绍,我市实施了三轮健康城市建设,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健康步道245条、37个健康主题公园、148个健康小屋等众多“健康细胞”。

  “公益性”是贯穿医卫事业发展的一根红线,妇女儿童“九免一补”工程、九大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等全面推进,助推全市健康保障网络越织越密。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82.35岁,锡城百姓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内先进城市水平,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标签: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看病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