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宜兴秋山深处响起昆音雅韵
2018-11-26 14:24: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紫燕泥香花带雨,白鸥波净柳停风……”宜兴昆曲研习社会员黄旭辉演唱昆曲,按律行腔,赢得满堂彩。昨天傍晚,为期两天的“双清和韵”纪念1928年无锡天韵社与宜兴协和会会唱90周年雅集在宜兴秋山深处的云富山庄开幕。

  90年前的1928年,无锡天韵社、宜兴协和社两地昆曲社团在宜兴瀛园会唱,历时两天,参加曲友47人,演唱曲目30折。当年,瀛园会唱正值江南秋尽草未凋之时,秋菊有佳色,昆声雅韵有清音。雅集声讯不胫而走,声动八方。1928年11月22日-12月11日,当时出版的《锡报》(创刊于1912年9月,报头由章士钊题写——编者按)连载彤云撰稿的《天韵社赴宜会唱记》,翔实记录无锡、宜兴两地昆曲社团在宜兴城里的瀛园会唱的情形,描摹幽兰雅韵,传导文艺风范。作者彤云本名王云楼(1885—1960年),是当时锡邑名流。

  此次应宜兴昆曲研究习社邀请,无锡天韵社成员由陈倩会长率领,莅临宜兴山中,进行锡宜两地昆曲会唱,通过缓歌曼舞形式,对90年前两地昆曲社团在宜兴瀛园会唱进行缅怀和纪念。连日来,宜兴山里天朗气清,云富山庄秋色正好。天韵社、协和社部分老社员的后人应邀与会。据宜兴昆曲研习社社长高峰介绍,其中有天韵社王云楼的后人王童洁、王学佩,天韵社范鸣琴的后人范崇尧、范崇申,协和会朱冠生的后人朱镇萍,协和会车同庆的后人车曙东等。

  无锡天韵社于2013年复社,现有会员30多人,近年来分别在寄畅园、愚公谷等地举办经常性雅集活动,发掘珍贵史料,并承担了由政府购买服务的项目。目前,宜兴昆曲研习社比较活跃的成员有高峰、黄旭辉、蒋真东、钱骁、凌绮明等。在宜兴闹市区的天禧广场上,铭薇艺术教育中心办得风生水起,其创办人唐薇女士曾经是江苏省昆剧院的旦角演员。宜兴昆曲研习社理事长章乔女士介绍,宜兴昆曲研习社有会员17位,会员来自宜兴、无锡、苏州和溧阳。

  宜兴老城区的瀛园,民国初年为宜兴昆曲协和会会址所在地,闹中取静。这个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园林建筑面积不到400平方米,却是极尽造园之妙,叠山理水,韵味无限。如今,戏台、茶馆、绸庄等象征宜兴城厢昔日繁华的所在已经被岁月湮没,所幸的是瀛园今犹在。据杨晓方主编《宜城镇志》记载,宜兴民国年间之昆曲社协和会设在瀛园苏亭内,会员90人。大部分是城内有地位、有实业,且爱好昆曲的人。会长周祖园,副会长顾冠千。协会宗旨为提倡昆曲,培养高尚娱乐,联络感情。有名师教授昆曲,会友于每日下午在苏亭学吹、练弹、教唱。乐器有笛、笙、箫、钹、三弦、二胡、琵琶、月琴、磬、古筝、木鱼、南胡、板鼓等。后因文班戏演员造就不易,唱词深奥,曲高知音少,协和会随之冷落,逐渐解体。

  据高峰介绍,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近年来,许多人对昆曲的认识来源于白先勇先生和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往复杂里说,昆曲属于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可以为人们提供想象现代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思想资源,也是中国传统艺术和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晚报记者何小兵)

标签:宜兴;昆曲;协和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