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规划发展村超7万户需建改 "新江南人家"建设谋提速
2018-11-19 09:08:00  来源:无锡日报  
1
听新闻

  离谢荡和渔垦两个自然村不到200米的地方,村民们的新家正在建造之中。谢埭荡村党总支书记杨玉兴时不时地跑过去看建设进展。“你看,户型已经看得出来了。”11月中旬,他指着已经打好桩基的现场告诉村民。

  农民住房的翻建、改造,既关系农民切身利益,也是补齐拉长“三农”短板、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性任务。正视基层的呼声、着眼长远发展,去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小敏带队开展细致深入的走访调研后,召集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农房翻建政策在去年5月份顺利“解冻”。包括谢埭荡村在内,无锡一批村庄率先启动,先行“尝鲜”,并初见成效。

  但记者调查后发现,这桩民生大事的推进并没如期望中的那般势如破竹。

  箭已离弦。到2025年,全市所有规划发展村庄都要全面启动建设改造并初具形态。尽管有先行者们“珠玉在前”,但这依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全市农房在建的仅2036套,而据统计全市涉及到的将超7万户。农房翻建,“慢”在哪里

  桃园村冯巷内,村民们憧憬的美好家园已经从一纸蓝图变为真切可见的实景,12栋竣工的新房白墙黛瓦衬着红色窗棂,让人心生欢喜。原本两个不连通的小河塘,正在打通连成一条景观河道,设计者还贴心地把一株老槐树保留了下来——相伴多年,这树成了村里标志性的存在。

  农村住房建设审批冻结10余年后于去年放开,消息一传开,冯巷就迅速响应。“不建不行了。”桃园村支书周建峰说,村里的房子建于上世纪70年代,兵营式、空斗墙,严格来讲已经是“危房”了。去年7月份,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对全部52户进行整体翻建,并邀请规划设计单位制订了冯巷特色田园乡村规划。“现在是村民的积极性比我高”,周建峰说,这些义务“监工”甚至细心到会去数房柱里有几根钢筋。

  安居才能乐业,这正是无锡去年出台相关政策的初衷。从之前的摸底情况来看,农村住房翻建的呼声可以细分为几类:除了房子老旧不堪长住之外,还有一种是年长者根在乡村,有浓烈的乡土情结;一种是子女结婚需要房子却又买不起城镇的商品房。令人欣喜的是,政策“开闸”后在全市乡村的试点推进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不少乡村充分实践了因地制宜的“探索”之精神。

  作为厚桥街道的试点,地处偏远的谢埭荡村过去一直是非规划建设区,没机会拆也不允许建,但百姓希望改造房屋的呼声喊了十来年。这次易地翻建,整合了一块建设用地和一块农用地。街道书记周嘉模说,这样不会打乱村民现有生活,待全部搬进新居之后,老村的地再恢复成农用地;而在谈村,则采取了部分原址、部分易地翻建的模式,分步推进。9月底,几幢样板房已经建成;像山联村和宜兴一些村更是将农房翻建纳入到乡村旅游的总体发展中。

  然而,放大到全局,问题便凸显出来。截至目前,全市农房在建的仅2036套;而全市目前确定的规划发展村约有1420个,涉及到500多个行政村。如果每村平均按50户农户来计算,将涉及到超7万户农村住房。“这个进度还是比较慢的。”主管此事的相关负责人并不讳言。

  显然,这已经引起了重视。本月初,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我市农村住房建设工作,对如何更好地推动农房改造建设各项工作有力有序进行,再作部署。

  有的推进较慢,有的尚未破题,基层干部们异口同声:“难”

  “从来没有碰到过像农房翻建这样烦的事。”一位当了20多年的村支书发自肺腑地说。头天晚上答应得好好的第二天就反悔了——这样的事他碰到不是一件两件。

  “完全没有先例可循,所有程序又得要求快又要合规”,有村书记叹:把几个贫困村合并起来发展成经济收入达到500多万元的村,都没这事难。

  细细梳理这些“难”的感慨,大都归于一点:认识不够统一。

  周建峰告诉记者,其实在去年政策“解冻”前半年,他就开始在村民当中调查摸底顺带吹风。但正式启动之后,分歧仍然不小。有经济实力的想翻,家中贫困的不想;以前有300平方米,翻建后面积却小了;没看见实物,房子造出来能不能像效果图那样……疑问不少。

  农户思想难以统一,成因多种多样。在房价上涨和安置房上市通道打通的情况下,很多村民更倾向于政府以拆迁方式来帮助其改善居住条件。农村的房子多以联排兵营式为主,住户一致同意才能翻建,实际情况是很难保证,等等。同时,基层干部的认识也不尽到位,一碰到矛盾就容易产生畏难心理。

  还有客观环境的制约。由市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发现,目前我市大部分规划村特别是重点村还没有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而自然村大多规模偏小,受制于村庄建设规划的滞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空间严重不足,现有重点发展村庄很难适度扩大居住规模。安镇街道山河村书记虞鸣雷介绍说,去年村里准备对29个自然村全面开展农房翻建,居住在高铁两侧的村民代表多次提出希望易地新建,村委一盘算,这需要利用建设用地二三百亩,而村里零星建设用地加起来不超100亩,用地矛盾很突出。

  不管什么模式的农房翻建,都要配套水、电、气、有线等基础设施,要有一定的投入。惠山区洛社镇万马村主任赵志诚说,集中翻建数十户农民住房,用电管理所要按每平方米10多元收费,再加上自来水等配套,总费用估计要数百万元,仅靠镇、村应对较吃力。

  送审报批的时间还能再缩短点吗?这是来自基层的另一个声音。赵志诚坦言,村域规划向上报批之前,其实村委已做好村民工作,速度快的村民都把老房子拆除了。老百姓要求建设新居的强烈意愿,遭遇半年以上的村域规划报批,让村委左右为难。

  试点先行,“试”出了村民未来可期的新江南人家,也“试”出了弥足珍贵的探路经验

  周家阁村党总支书记周国君走进周家堂村,熟稔地和村民打着招呼:“阿婆,明天要搬到女儿家去住啦?”他告诉记者,原村庄拆旧建新最难,村里105户如今是有的已经拆了,有的已开始新建,有的计划拆,有的则需要攻克。有着多年村庄管理经验的他表示,农村住房建设这事,要抓紧推进但又急不得,需要打好“心理战”。村里处处可以看到贴在老房墙壁上的新宅示意图,两下对比,便有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

  谢埭荡村用了大半年的时间,终于让95%以上的老百姓在规划方案上落笔签下“同意”两字。周嘉模感叹:新农村建设,说白了是一项“群众工作”,既要充分尊重民意又要会做思想工作,体现在每一件或大或小的具体事务上。在这过程中,村里形成了几十份得到老百姓认可的操作层面的材料。“如何建,不同村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但如何调动老百姓积极性的方法是可以复制的。”

  迎难而上,试点村的效应不仅仅是展示了一个个即将成为现实的旧貌换新颜,更是对“解题思路”的拓展。

  几乎每个村都有低收入家庭,在冯巷,至少想出了三个法子。对于大家都认可的贫困户,由村里提供一定额度的补贴;农户以未来几年的种桃收益,向在当地办厂的企业家借钱;另外就是信用贷款,有6户人家向农商行办理了贷款。周建峰说,村委从开始就坚持一点:所有的事都要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即便是在冯巷建党建活动室、村民议事室及土特产馆,确保将来有一定的收入用于服务村民这样的事,都由村民代表签字同意形成文件。周建峰强调“很有必要”,现在有理可据,以后有据可查。

  以试点引路,依然是未来无锡建成各具韵味的“新江南人家”之推进利器。前不久市委常委会在部署全市农村住房建设时提出:各板块规划发展村庄涉及的镇(街道)都至少安排一个试点,到2020年底基本完成试点建设。市委副书记徐劼认为,以农房建设为重中之重更高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循序渐进,又必须有紧迫感;关键在于保持“战略定力”。(记者英洁雪霞)

标签:基层干部;破题;村民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