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是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环。昨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净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全面推动我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反腐倡廉建设。
随着交易环境的日趋完善,去年全市公共资源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元。今年1-9月份,我市公共资源总交易数9140项,总交易额1048.9179亿元, 达到去年全年交易规模,同比增长48.55%,节约财政资金52.1153亿元,节约率9.99%。同时,我市目录清单化、管理一体化、诚信分应用等工作在省内领先,实现了业务提升和规范运行的同步推进。但从实际情况看,企业投标过程中的串标围标现象还没有彻底根除,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廉政风险系数仍然较高。
此次市政府出台的《意见》用标准化清单的形式明确了在公共资源交易中,招标人(出让人)、投标人(竞买人)、代理机构、评标(评审)专家和交易机构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例如,交易机构中,在同一业务岗位工作时间满五年的,必须轮岗;平台工作人员不得单独接触供应商或投标人,不得帮助或参与企业制作投标文件等,突出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强化对保证金的管理、对中标结果的常态分析、对服务平台人员日常异常行为的管控也是《意见》的亮点。以前,参加投标的企业把保证金交给建设方或者代理机构,建设方或代理机构完全掌握投标人的信息,容易泄露招投标信息,导致串标围标现象的发生。今后,各级交易平台要设立银行保证金账户,将投标各方的保证金统一交到专用账户中,任何人不得在开标前查看,信息封闭,确保公平公正。每季度会对政府采购和建设工程前三名中标商进行统计分析,对异常情况作出预警,并报送监管部门。如果交易平台工作人员出现与服务对象关系过于密切,多次被质疑投诉的异常行为,也会作出预警。
市行政审批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我市在全省第一个实现交易平台市、县(区)全覆盖,此次又在全省第一个出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运行管理的实施意见。今年年底,还将实现各类交易的全流程电子化,在提高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效率的同时,杜绝人为干预,预防围标、串标现象发生,让政府的每一分钱都花得清楚明白、有价值。(惠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