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残障人士组成的“爱心工厂”,在专业社会组织帮助下竞争力越来越强。记者日前从新吴区残联了解到,该区今年成立的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产品调配中心,将全区6个街道的9个“残疾人之家”联网运营并实行科学管理,有效克服了“残疾人之家”生产订单忙闲不均、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缺陷。如今,该中心成为近百家企业“供应链”中的一环,每年帮助200余残疾人增加收入累计逾60万元。
前不久在无锡召开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要使用3000个帆布袋、12000个纸袋。会前,新吴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产品调配中心揽下了这张订单,“当时任务很急,实际制作时间只有7天。”负责运营调配中心的无锡市乐益社会创新中心负责人王羽佳说。王羽佳与伙伴们科学制定生产计划,把订单分配到整个新吴区多个“残疾人之家”协作生产,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
近年来,我市在许多街道、社区“残疾人之家”建立了工疗站,帮助有劳动意愿的精神、智力残障人士从事简单手工生产。但这些“残疾人之家”大多各自为战,运营状况参差不齐。为此,今年新吴区残联委托无锡市乐益社会创新中心,整合各街道“残疾人之家”资源,建立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产品调配中心,承担全区“残疾人之家”市场开发、产品匹配、技能培训、统筹调配等服务职能。
在精确掌握各“残疾人之家”情况的基础上,中心将订单与机构、个人实施精细匹配。比如,为了保证“交货不赶”、“产品不断”,调配中心通常向每个“残疾人之家”配送一个长交货期产品、一个短交货期产品。此外,调配中心还与各“残疾人之家”共同对残疾人进行能力评估及专项培训,根据能力、性格、特长等,将残疾人分成不同的任务组,承担不同难度及质量要求的工作。为及时解决生产、交货、运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配中心为每个“残疾人之家”建立了工作沟通微信群,上传新产品加工视频,及时做好线上沟通,同时安排专人上门开展线下培训、产品质检等。
如今,新吴区的“残疾人之家”在市场上声誉日隆。去年9月,他们接到一个为联合国维和部队野外生存包配套的“大单”,共有自封袋、炉片、餐巾纸等6个产品的包装,每月供货量近120万个。新吴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产品调配中心结合各“残疾人之家”的特点,最终由5个“残疾人之家”、一个残疾人托养中心、一个残疾人庇护所共7家单位联手完成,得到了客户高度评价。(挥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