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蓬勃发展的智能制造领域,越来越多的无锡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始占据“顶端”位置。昨天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刚刚公布的“2018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名单中,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荣获组织奖,江阴黄山、无锡蓝海、无锡东舟等3家船舶配件企业主导制定的铰链式水密门等4项国际标准获得一等奖,另有江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无锡物联网研究院、江苏龙源催化剂有限公司3家单位分获二、三等奖,获奖数量在国内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这标志着无锡企业在发挥标准助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已取得领先地位。”相关专家介绍。
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百年老厂”,曾一次次开创纺织领域的技术先河,今天它又成为国内纺织行业中智能制造的“排头兵”。昨天,公司信息研究中心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7年,该公司投入1.5亿元完成了长江车间6万纱锭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500多台智能纺纱机只需15名左右工人就可操控,断掉的纺纱线1秒就可以自动接上。在企业快速迈向智能制造的同时,无锡企业的技术标准也成为全国的行业标准——2017年,一棉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行业内领先的“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参与制定的GB/T 23000-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GB/T 23001-2017《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会同无锡一棉承担的纺织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研究与试验验证平台申报了《纺织智能制造参考体系结构》等5项行业标准。
“智能制造被看作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最核心的构成部分,而标准化是智能制造创新的驱动力,是智能制造系统互联互通的必要条件。”专家介绍,主导制定国家、甚至国际标准,就掌握了整个产业发展的“话语权”,能够在技术上起到引领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无锡企业、科研院所积极主动参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标准制定,使得近年来智能制造领域的“无锡声音”越来越响亮。2018年7月,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生产现场可视化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正式发布,该标准在常熟开关厂承担的工信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的可视化管理方案中,全线贯标实用。市质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主导和参与制定的智能制造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已有10项,在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增材制造检测等领域,是我市最具竞争优势的“强项”。增材制造,即俗称的“3D打印”,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我市争取标准话语权的重要行业领域。无锡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科技研发部部长王顺权昨天介绍,该院下属的国家增材制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苏),目前有3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3项地方标准同时在研。2018年8月,《增材制造主要特性和测试方法零件和粉末原材料》正式发布,成为目前国内首个增材制造类零件与粉末原材料主要特性及测试方法国家标准,也是3D打印领域仅有的4项国家标准之一,对推动增材制造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促进增材制造产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记者挥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