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限量版收藏,买了立马就升值?当心,这是专给老人设的局
2018-10-09 10:47: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限量版收藏纪念币、传国玉玺、翡翠玉石、名家字画……“买了立马就升值!”业务员口中一个个华丽的收藏品致富故事,听起来格外诱人。然而,这些故事靠谱吗?新吴警方近日破获了一个特大诈骗团伙,破案170多起,受害者清一色是投资收藏品的老年人。

  【破案】警方捣毁特大拍卖诈骗团伙

  最近一段时间,园区派出所接到多起警情。有老人反映,自己把收藏品委托给位于新吴区的江苏逸品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逸品阁公司)拍卖,可是约定时间到了迟迟拿不到拍卖款。有的老人等得不耐烦,想拿回收藏品,结果对方不是说东西在国外展览,就是说老板有事不在,一拖再拖,后来索性没人接待了。

  民警对这些警情进行初步梳理,发现情况并非纠纷这么简单,而很可能是一个诈骗案。调查发现,逸品阁公司由经理、组长、业务员三层组成,公司位于高档写字楼内,内部装潢精美,看起来很高端。业务员都是口若悬河的年轻男女,满口的财富故事。而且公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多次变更名称和地址,警方通过仔细调查,勾勒出公司人员的真实面目。

  掌握了逸品阁公司情况后,警方迅速展开抓捕行动,共抓获嫌疑人28名,现场查获用于作案的电脑40余台、手机60余部。在公司仓库内,民警发现货架上堆放着近千件收藏品(见图),这些物品都是老人们委托给公司的,公司声称在国外拍卖,实则都在仓库里积灰。

  公司老板曹某、副总经理丁某和赵某是在社会上结识的。据调查,曹某以前在一家艺术品交易公司从事拍卖工作,胆子大,敢夸海口、敢承诺,对拍卖业务很熟悉,赵某以前在小额贷公司工作过,丁某则是一名社会闲散人员。公司里的业务员多数是他们的亲属。公司所谓的鉴定师,并没有合格的鉴定资质。

  就在警方抓捕前,曹某觉得不少老人常到公司要钱要物件,迟早会东窗事发,正召集公司主要成员紧急谋划跑路,员工也都忙着整理物品准备搬迁。如果不是警方及时出手,过些日子老人们再去追讨钱款和藏品,就会发现公司人去楼空了。经调查,该案中有近200名老人受骗,涉案金额300余万元。28名嫌疑人中,17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调查中。

  【揭秘】多重伎俩引诱受害者进圈套

  办案民警透露,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多个拍卖诈骗团伙被查,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向周边城市转移。某些以“茗”“轩”“阁”“院”命名的文化公司或收藏品公司,里面的业务员靠着三寸不烂之舌忽悠老年人投资收藏品。从这起破获的案件来看,买家、藏品价值、交易过程等多方面都存在虚构的情况,嫌疑人使用了种种伎俩。

  伎俩1 定向联系。逸品阁公司与市区多家藏品公司、艺术品公司串联,买来大量买家名单。业务员有针对性地接待或联系买家,事先已知道买家的藏品和购买价格。如果其他陌生人自己带着藏品到公司谈业务,公司是不接待的。

  伎俩2 假装拍卖。上游公司把采购来的一些纪念币、玉石翡翠、字画等,以高价卖给客户,告诉客户这些物品会迅速翻倍升值,如果达不到预期价位,到时候会高价回收。其实物品根本涨不到那个价位,当客户找到上游公司时,他们就告诉客户,曾有类似的藏品在逸品阁公司高价卖掉了,把客户推荐过去。鉴定师装模作样看一下藏品,给客户一个报价,让客户委托拍卖。随后逸品阁公司挑一部分做成图录,把藏品放进仓库就不管了。过段时间客户打听是否拍卖掉了,就把图录拿出来,意思是已在拍卖,让客户继续等消息。实际上逸品阁公司从不组织拍卖,也不可能按报价拍卖成功。

  伎俩3 虚高价格。曹某交代,在明知不少藏品只值几百上千元的情况下,会开出10万元以上的价格。之所以不断抬高可能成交的价格,一方面是让受害人觉得撞大运买到了值钱的宝贝,深信不疑进入圈套;另一方面是要按照开出的高价,提前向受害人收取10%的中间费用。

  伎俩4 私下交易。为消化客户,逸品阁公司还在高档酒店举行品鉴会。公司负责人出钱邀请外籍人员冒充外国买家。这些外籍人员不懂其中玄虚,只需要表现出对藏品有兴趣的样子。嫌疑人告诉受害人,藏品被国外神秘买家看中了,愿花几百万元收购,让受害人尽快支付鉴定费、出关费等。过后受害人没有收到付款,也没有看到藏品交易,去讨要说法,公司又以各种借口搪塞敷衍。

  【分析】收藏品骗局为何专盯老年人

  去年消费者网发布的一份老年消费维权舆情大数据报告显示,当下保健品骗局、投资理财骗局、收藏品骗局已成为老年消费骗局的重灾区。这起案件中,受害者也全是老年人,且多数是七八十岁的老人。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有些老人经济并不宽裕,有的老人向公司讨钱时表示,家里老本都填进去了,要拿回去给老伴治病。有的老人悄悄动用了私房钱,说自己是长线投资,因为没赚到钱,事情还没跟老伴或子女说,想赚到了钱再告诉他们。一边不想提前告诉家里人,一边又会把“好机会”告诉要好的老姐妹、老兄弟,一起来投资。

  经过不法分子的层层铺垫,上当的老人投入资金成本,对藏品的心理价位已很高了。案发前,多数老人相信藏品能卖出好价钱,只是公司扣着不把钱给他们,却没意识到自己遇上了骗子。案发后,他们到派出所配合调查,不少人仍不愿相信自己买来的藏品只是普通的现代工艺品:“你不搞收藏,你不懂的”“什么时候把宝贝还给我”“我那个藏品专家看了都说品相好”……派出所组织了一次发还会,把部分核实到的藏品发还老人,有些老人把藏品里三层外三层包好,小心翼翼放在拖车里带走了。

  警方分析,老年人在接受信息的时候,鉴别能力有限。老年人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比较弱,特别是能说会道的骗子一下子灌输了大量信息,老年人容易被绕进去。另外,一些老年人在退休后,希望做些投资赚钱,一方面证明自己的能力,一方面给自己和子女带来更多的经济保障。老年人有一定经济基础,对收藏有着相对浓厚的兴趣,在一些老年人看来,收藏品是实实在在的物件,是一种不错的投资方式。可是,收藏是一门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学问,老年人对收藏品有研究的毕竟是少数,对这方面知识不了解,不会辨别真伪。老年人的这些心理和行为特点,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提醒】购买收藏品要慎之又慎

  江苏法舟律师事务所王强律师表示,老年人如果购买钱币、玉石、名画这类藏品,要慎重考虑两个问题:首先藏品是真是假,这点不能听信销售人员介绍,对方称会成倍升值只是一面之词,要有鉴定机构的鉴定;其次,现在有些骗子会事先联系好鉴定机构,如果去骗子推荐的鉴定机构,不会得出客观结果。应当去国家颁发相关证照的机构,鉴定藏品真伪和价格,然后再考虑是否入手。

  王强指出,如今的骗子非常狡猾,不是简单一个人拿着东西直接忽悠,而是会精心营造环境设置一个局,有剧本、有托儿、有场景,做足全套戏。在一些看似热闹的场合,老年人容易因一时激动落入陷阱,好像买不到就要吃大亏似的,所以一定要冷静,防范意识的弦要绷紧。老人的子女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等,面对当今很多诈骗以老年人为目标的现状,要给老人打好预防针,加强防诈骗宣传。子女平时要和老人多沟通,家里最好养成一起商量处理大事情的习惯,这样老人支付大额资金时也会告诉子女。如果发现老人被骗,不要息事宁人,要第一时间报警求助。(记者念楼)

标签:藏品;收藏品;老年人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