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无锡该往哪个方向走?专家学者发表"高见"
2018-09-20 09:46: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昨天,为期一天半的江苏省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城乡建设高质量主题论坛圆满结束。国内多家知名高校的专家带来了他们“高质量”的发言,就城乡建设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纷纷建言献策。

  张鸿雁(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

  构建反磁力中心:集城市与乡村优点于一体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城市现代化研究基地主任、首席专家张鸿雁做了题为《乡村振兴与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报告。

  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无锡该往哪个方向走?张鸿雁表示,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霍华德在城市化的模式上提出“城市和乡村必须结婚”,认为把城市和乡村的优点结合起来,其结果形式就是“城市——乡村”磁铁效应。只有找到一种方法能够构成引力大于现有城市的磁铁,才能有效、自然、健康地重新分布人口。这一概念被归结为“反磁力中心”。

  张鸿雁认为,无锡在接下来的城乡建设中,就是要构建集城市与乡村优点于一体的“反磁力中心”,打造宜居城市循环社会。而“循环型城市社会发展模式”需要九大基础作为支撑,这九大基础分别为: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便捷的交通与信息条件,绿色有机生态的产业发展模式,优良的市政服务与形象理念,高尚的城市格调与城市精神,发达的商业商务与家政服务,丰富的文化与休闲设施,优越的居住与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空间与形态。

  无锡下一步怎么走?在城市功能区位上,要想方设法成为区域“协调极”,主动与宁镇扬、苏锡常、杭州都市圈、上海1+6都市圈等多个都市圈对接融入,而不局限于与单一都市圈对接。

  王景新(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无锡可谓“城乡一体化”的发源地

  浙江大学土地与国家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王景新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及政策导向》为题做了发言。他表示,在无锡这样一个城乡一体化的发源地来讨论“城乡融合”很有意义。他说,先有了城乡融合再有了城乡一体化,江苏的城乡一体化起源与北京、上海有很大的差别,它一开始就是从“三农”发展的需要出发而非从中心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的。

  尽管“城乡一体化”这个概念不一定是无锡最早提出的,但从某种程度上说,无锡可谓“城乡一体化”的发源地。在王景新看来,虽然各地都在提“城乡融合”,但融合方向却不一样。上海、北京是向城里融合,江浙地区的融合重心则是偏向农村的。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其城乡一体化的重心还是侧重于“城”这一头,这与其国际化大都市的特殊身份有着一定关联,而无锡的侧重点还是在“农村”。

  杨光飞(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

  村级集体资产需进一步“确权量化”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杨光飞以《村级集体经济的“市场嵌入”及其对村庄治理的影响》为题作了主题发言。

  在他看来,基于前期对苏南若干地区集体经济的调研,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需要将集体资产进一步“确权量化”,产权进一步清晰化,同时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加以剥离,让集体经济组织具备一定的自主性,作为真正的经营主体和法人经济实体进入市场参与竞争,这也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适应市场的一个前提。

  侯勇(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

  新时代乡村建设探索“五位一体”发展逻辑

  在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侯勇看来,乡村振兴并不是对城市的简单复刻和模仿,而是对标城市补足短板,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身的优势和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乡村建设特别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际情况,此前侯勇以无锡的一个村庄为个案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在他看来,这个村既没有经济富裕的华西村、长江村等“明星村”那样的光芒,也没有“产业兴村”型乡村建设的良好基础,但正因为它是地处苏南发达地区的普通乡村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经过调查他发现,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文化生活建设、社区治理与服务等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努力,整体呈现出“环境较宜居、百姓较富裕、居民生活水平较高”的图景。

  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该村在政策、资源、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优势越来越不明显,存在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居民身份适应不够等问题,反映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的成长与转型发展问题。

  乡村振兴无“人”不兴,无“业”不旺,无“治”不稳,无“美”不美。对此,他提出了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党建为民、产业富民、文化强民、善治安民、生态惠民”的“五位一体”发展逻辑。(袁晓岚)

标签:研究院院长;城市科学;南京大学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