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无锡坊前派出所依托办案中心升级改造助推执法规范化建设
2018-09-04 11:1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9月4日无锡讯 去年以来,坊前派出所紧紧围绕上级对于执法规范化的部署要求,通过环境、硬件、设施的改造升级,规范处警、取证、办案的操作细节,强化监督、管理、考核等运行机制,形成设置标准化、流程清晰化、制度健全化、执法人性化的规范执法体系。

  深化基础设施建设,筑牢规范执法“压舱石”。

  科学设置,实现执法办案作业流水化。针对原有办案场所地势低、位置散、管理难等问题,坊前派出所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新建了总面积为500平米的全新办案区。严格按照“四个一律”的要求科学设置案情研判室、人身检查室、信息采集室、随身财物保管室、辨认室和询(讯)问室等相对独立的功能室。并按照办理案件流程化管理模式,实现办案区“安全检查→物品保管→信息采集→讯(询)问”形成了连贯、无缝隙的流水运作。 优化改良,实现执法办案环节集约化。严格落实刑事案件集中“一站式”办案,自主研发了特制审讯桌椅10套,配备内网电脑、打印机各13台,宽频显示器2个,紧急呼叫系统12台,远程视频巡视系统1台,实现案件集中审、办案单轨制、过程全闭合。同时,在信息采集室配备了“警采通”一体化采集设备,通过对入所人员二维码扫描,身份证识别,自动录入侧掌纹、指纹、文本,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精细规划,实现执法办案过程安全化。在办案区内设置了两道双向指纹AB门禁系统,平时门禁系统处于关闭状态,仅限于办案民警和办案区管理人员进入。涉案人员进出办案区,均需由管理人员凭借指纹开锁,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办案区,有效保障了办案过程的绝对隔离。同时,审讯椅上的松紧带,讯问室温控、一键报警系统都有力保障了涉案人员的人身安全。

  完善案管中心职能,提升规范执法“标准尺”。

  规范力量配备,强化能力培训。以“1+1+6”的标准配齐案管室专职队伍,即教导员统筹,法制员具体负责,6名专职案管室辅警配合法制员开展工,分别负责警情分流、信息采集、案件初审、涉案财物管理、执法流程监督、档案整理等工作。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制素养,实现一人多能,一岗多员,确保案件办理过程不脱节、不中断、不误时。今年以来,共开展法制小课堂56次。建立闭环机制,优化运转模式。将每日接报的警情统一录入到平台,按照治安、刑事、纠纷、求助、其他5类在24小时内完成分流,属于案件的进入执法办案程序,防止出现有警不接、有案不立、体外循环等问题。同时对接处警、受立案、调查取证、涉案财物、案卷审核、回访告知等几个重要环节开展抽查跟踪,实现“执法要素全留痕、执法责任全落实、执法效果全规范”的工作目标。依靠科技支撑,深化智能运用。为每名民警配备专门指纹存储柜,明确案卷和视频资料等档案必须放在存储柜内,杜绝“抽屉案卷”、“口袋案卷”等现象的发生,存储柜对超期案卷会自动报警。依托智能二维条码,根据“一案一码”、“一物一码”、“一码到底”的要求,对涉案财物的移交、接收、入库、预警等各个环节逐一记录。今年以来,涉案财物管理没有发生被上级通报的问题。同时,工作人员通过短信平台系统点对点向办案民警发送时限、瑕疵、问题提醒,实现“每日查、翌日清、跟踪改”。

  聚焦长效体系构建,守好规范执法“安全阀”。

  日常制度控制体系。制定执法办案场所使用管理规定、应急处置预案、绩效考核办法等配套制度,形成涵盖办案场所内各功能区界定、办案区准入人员管理、办案区使用流程、管理台账、安全防范、应急报警处置等各环节、全流程的制度体系,并且一一规范上墙,确保职责明晰、运转高效。同时,建立台账每日审查制度,通过微信群上传台账登记表结合警务平台、监控、案件比对核实,全面加强办案区使用和“四个一律”规范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管,最大限度地严防执法安全事故的发生。全程视频监督机制。围绕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借助信息化手段,将警情作为案件的统一入口,对接处警、询(讯)问、现场执法、调查取证、执法办案场所等视音频记录接入统一接口,全部兼容、上传、分类、存储,实现对整个过程全覆盖、实时性、可回溯的监督管理。实行所领导、法制员、案管室文员三级督查制,对案件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即审核即提醒、即发现即纠正”,防止“关不进、诉不出、判不了”的情形发生。人性执法办案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人性执法、执法为民的要求,对涉案人员的权利、义务实行上墙、语音、纸质三重告知。在办案中心设立特殊讯(询)问室、未成年讯(询)问室等,配备专用座椅,充分保障合法权益。同时,从源头警情处置环节上构建责任到人、精细作业、有理有据、规范人性的接处警工作模式,从细微之处入手,确保接报的各类警情、案件都处置规范、妥当有力,减少因接处警、执法带来的矛盾冲突,提升群众满意度。(刘芝成)

标签:
责编:张静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