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网上“女性健康调理中心”医生,你信吗?
2018-08-08 10:02: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如今有些人身体不适时,会在网上找医生咨询,会把平时对旁人难以启齿的症状都告诉网上的专家。可是这些“专家”真的不靠谱。新吴警方近日通过调查,赴江西破获了一个冒充女性健康调理中心医生实施网络诈骗的团伙,抓获嫌疑人80多名。

  “定制”药粉吃了不见效

  市民小悦(化名)在无锡某公司工作,前不久她带着几个牛皮纸袋到旺庄派出所报案,反映自己可能吃了假药。几个牛皮纸袋里装着一小包一小包的药粉,小悦说回想起来有点后怕,不知自己吃下了什么东西。

  小悦平时和不少女性一样使用记录经期的美柚APP,前阵子她觉得自己有些宫寒和月经不调,因为症状不是很严重,加上工作忙碌,就想在网上先咨询一下。她在APP上看到一款广告,点进去加了对方的微信。对方自称是女性健康调理中心医生,对小悦提出的问题回答得头头是道。小悦看到“医生”的朋友圈里有不少治疗成功的案例,觉得问对了人,她根据该“医生”的推荐,花2000多元买了4袋定制药粉每天冲服。

  之后,“医生”几乎天天跟踪询问小悦的身体状况,对她嘘寒问暖。但小悦服用一段时间后,发现没啥效果。“医生”安慰小悦,说让自己的老师来给她治疗。“老师”诊断后表示,小悦光用内服药不够,最好加上外用药配合治疗。“老师”推荐小悦买一款叫熏蒸神器的马桶,滴一点精油进行熏蒸。小悦一看,神器和一套精油加起来要8000多元,顿时打了退堂鼓。过后,虽然对方一再向她推荐“神器”,并且称要坚持服药才有效,但小悦已生出疑虑,剩下近一半的药粉也不敢吃了,带到派出所交给了民警。

  警方查获假药和三无产品

  警方调查发现,该“医生”和“老师”的微信资金账户很不正常,常有成千上万元的资金汇入。经追踪,警方发现对方落脚江西,于是办案民警赶到江西进一步调查。江西南昌、上饶、九江3家有重大嫌疑的电子商务公司浮出了水面,民警查出这3家公司的负责人最早是同一伙人,经营一段时间后有几名股东见利润丰厚,不甘在别人手下打工,就跳出来另起炉灶。警方掌握公司人员的活动规律后,统一收网,一举抓获80多名嫌疑人。

  据警方调查,主要嫌疑人唐某、张某等人都没有从事医疗工作的经验。开第一家公司的唐某原来在一些网上推销保险品的公司打工,后来自立门户当了老板。他们招聘了一些会使用微信的年轻人,进行妇科病、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碍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一些连大学本科文凭都没有的年轻人,摇身一变成了资深中年医生。

  警方缴获的物品中,号称熏蒸神器的马桶是一款三无产品。那些所谓的草本精油、定制药粉胶囊等,经鉴定不含有包装盒上标注的药物成分,都属于假药。嫌疑人交代,一些所谓药片每盒成本价不到1元,还没有外包装的成本高。

  用朋友圈案例和话术骗取信任

  让民警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把嫌疑人带回派出所调查过程中,缴获的几十部手机还在不停地发出响声,都是网友来咨询买药服药事宜。民警联系核实受害人时,有些受害人因碍于颜面等因素不愿配合。还有的受害人以为是买来的药没吃完疗程所以不见效,听完民警解释才意识到上当了。

  据了解,受害者遍布全国各地,大部分是二三十岁的女性,少部分为男性。受害者咨询的问题其实比较隐秘,而嫌疑人要求受害者把小腹、舌苔以及内裤上的分泌物拍照发送,声称由图片检测科来研究分析病情。一旦受害者觉得治疗没效果,嫌疑人就把受害者推荐给自己的“老师”。而号称“有20多年治疗经验,常年在美国研究院工作,看好过很多疑难杂症”的“老师”,不过是坐在骗子旁边格子间里的另一个骗子而已。

  为什么受害者会相信网上素未谋面的所谓医生呢?办案民警分析,一方面是嫌疑人朋友圈里的成功案例制造了假象,里面有聊天记录,但实际上内容都是编造的;另一方面,嫌疑人使用了话术,一步步让受害者卸下心防,如“你只要配合老师,老师就完全有把握把你调理好”“病人有信心,则不会反复更医,甚至错失治疗时机,医者有信心,便能淡定不乱,用方不疑”“全方面调理好,也就多花几百元,少买几件衣服就是了”等等。

  网上寻医问诊务必小心谨慎

  目前,警方核实到100多名受害人,涉案金额近300万元,已有60多名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在进一步调查中。针对此案,警方作出三点提醒。

  首先,市民如果身体不舒服或有某些疾病,应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即便青睐便利的网上问诊,也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向有资质的医生咨询。有些受害者的病情一时无法治愈,可能在一家医院看看没有效果,那么可以到别的医院检查,而不是到网上随意找人咨询,更不该相信什么偏方秘方。

  其次,市民网上咨询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案件中的受害人在咨询过程中,把自己的名字、地址、电话、健康状况等信息都发给了嫌疑人,甚至还发送了一些较为私密的照片,这些没有核实过对方身份的发送,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此外,现在很多手机用户使用各种APP,这些APP本身可能是正规的,但里面跳出来的广告链接等未必可信,市民点击时要慎重。这起案件中,诈骗团伙就花了不少钱在一些APP上投广告,不少受害者就是出于对APP的好感和信任,点击了广告,添加了微信,不慎落入圈套。 (记者 念楼)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