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无锡生态旅游"风生水起" 历史遗存"古为中用"
2018-08-07 08:48:00  来源:无锡日报  
1
听新闻

  大运河无锡段全长40.8公里,她曾是无锡经济的命脉,也是厚积无锡数千年文化的彩带,一代代无锡人对她情有独钟。大运河历经沧桑巨变,如今正从历史的长廊里缓缓走入新时代。一直以来,无锡深挖大运河“有形”“无形”文化遗产内涵,将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并举,使这条千年运河在现代都市重新焕发生机。

  “不用再风吹日晒了,坐在家里就能赚钱。”市民严先生喜滋滋地说,自己的祖辈、父辈都是大运河里跑船的,到了他这一代,则从船民变成了店主,上岸搞起了餐饮,在运河边上用美食吸引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以前河都是臭的,现在一到夏天,顾客们喜欢坐在河边乘凉吃饭,两岸也漂亮多了。”严先生说。依靠运河发展旅游业,勾勒出一幅水环境治理与生态富民的共赢画卷。

  市史志办原副主任富耀南回忆,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无锡旅游部门便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欲游中国古运河,请到无锡来”的旅游项目,重点是看当时的北塘米市和清名桥水弄堂,配上创作的《无锡旅情》《清名桥》 两首歌,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被西方游客称为“神奇的旅行”。至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运河水被严重污染,这一旅游品牌逐渐萎缩。

  近年来,无锡坚持保护优先、生态引领,经过全方位铁腕治污,运河水质慢慢恢复了清澈。在实施环城古运河风貌带综合整治工程中,整体更新了9座跨河桥梁,新建8处亲水平台、2个游船码头和500米步行栈道,仅市区段绿化景观总面积就达到10万多平方米。

  如今,南来北往的游客乘船穿梭于水弄堂,千年南长街也修复成为拥有众多古弄、古桥、古窑、古庙、古牌坊、古民居的著名商业街。“运河绝版地”两岸川流不息、繁华似锦,已成为无锡旅游的一块金字招牌。梁溪区坐拥自黄埠墩至清名桥最精彩的6.6公里运河景色,数据显示,该区去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万人次,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8%和13%。

  大运河流淌着的不仅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更重要的是存续了绵延不绝的文脉。

  义务讲解员黄仁荣老人已是耄耋之年,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运河水的他至今还住在大窑路的祖宅里,平时他会在无锡窑群遗址博物馆为游客讲解旧时“窑有百座、窑工近万”的盛景。像这样的工业遗存,无锡段运河两岸有30多处。在城市变迁中,无锡没有简单地将它们一拆了之,而是与运河文化保护结合起来加以改造利用,使其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见证和缩影。

  运河畔的文化地标也一个个崛起,彰显了无锡特色的运河文化“软实力”。人文艺术客厅“运河外滩”前身为荣宗敬、荣德生创办的“开源机器厂”,绯红的墙砖保留了历史痕迹,从老厂房里延伸出来的现代建筑则是美术馆,新老建筑的交相辉映让这片土地春意盎然。北仓门、蓉运壹号、N1955等转型升级的文创园区,同样融合了运河文化和时尚元素,不断加强文创产品设计和营销,聚焦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目光。

  大运河还孕育和积淀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吴歌、锡剧、道教音乐、泥人、惠山庙会,皆因运河商贸、文化交流而形成发展,并伴随人们的生活延续至今。南水仙庙变身为无锡道教音乐馆;恢复了明代以来的惠山庙会;和平书场成为评弹、锡剧等集中展演的舞台;惠山古镇引入泥人、锡绣、竹刻等传统文化项目以及“三阳南北货”、“陆稿荐”、“王兴记”等老字号,重现旧时古街繁华兴盛景象。

  “要用运河这条‘项链’,串起无锡历史和当下的‘珍珠’,让今天的无锡在运河岸边更加熠熠生辉!”富耀南说。(记者 陈菁菁)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