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上午9时,在益家康前洲基地,菜农曹华中熟练地剥去茭白的壳,削去根部,往水里浸几下后即捞出,整齐地摆放在箩筐中,准备运往朝阳蔬菜批发市场。“农技员会来指导我们如何用药杀虫,现在蔬菜长得更好,每年收入有六七万元呢。”他指了指近处自家承包的菜地说,“看!我还种了水芹、旱芹,总共承包了20多亩地。”
作为无锡的城郊型蔬菜保供基地,惠山区承担着全市60%以上的地产叶菜供应。记者近日从惠山区农林局获悉,2015年,惠山区启动土壤修复工程,经过几年的精耕细作效果明显。统计显示,化肥农药减量显著,全区5000亩示范区内每年可减少农药使用达2.5吨、化肥纯量70吨。
“以前菜农为了高产出,总是采用大肥大水的灌溉模式,导致土壤酸化、盐渍化速度加快。”惠山区蔬菜技术推广站高晓东站长说。今年,惠山区率先集成农业防控、生态防控、物理防控等技术,提出“健康土壤、科学栽培、合理防治”的蔬菜生产绿色理念,并建立5400亩示范区,推动全区蔬菜产业可持续生产发展,菜农们也渐渐接受了绿色生产理念,学会了“深耕深翻”这些技能。
惠山区的土壤多为黏土性质,水分含量高,因此要控制土壤含水量,确保土壤三相合理比例。“就是说,空气、水分、土壤粒质比例要合理。”高站长解释说,“不能光看土壤表面问题,土壤是有生命力的。”2015年起,惠山区就为1000个菜农实施土壤体检,检测指标包括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等,并给每个农户出具了土壤改良建议书。此外,还采用农户和政府各贴一半的模式增施有机肥,去年补充了1100多吨,今年补充1300多吨。由于连续在同一土壤上栽培同种作物,会导致烂菜、死菜,产生连作障碍。“我们采用生物菌肥来调理,抑制病菌发生。目前来看,惠山区土壤发红发白的状况很少。”
为了杀虫,会不会给蔬菜打很多农药?这是很多市民关心的问题。据了解,惠山区采用了综合防控手段,如生物农药、防虫网、杀虫灯等,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今年4月,洛社蔬菜园区还试点了诱捕小菜蛾实验,通过释放高浓度的小菜蛾性信息素,误导雄性成虫难以找到雌虫,达到防虫目的。“外面的菜地每天有200多头小菜蛾,试点园区只有十几头了。”高站长说。
目前,惠山区每个蔬菜基地都配备质量检测员,在册共110多名。惠山区种植的蔬菜百分之七八十都供应朝阳蔬菜批发市场,进市场前都要经过抽样检测。 (邵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