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少年逃课假期补习班 心理专家:家长要补“心理课”
2018-07-27 09:47:00  来源:江南晚报  
1
听新闻

  近日,我国首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发布。其中的监测数据显示,监测对象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认为家长对自己最关注的方面是学习情况(79.8%、79.9%),远高于对心理状况(6.5%、11.1%)的关注。就此,记者从锡城心理专家、老师以及学生和家长多方了解发现,锡城家长对孩子心理的关注也存在不足甚至有误区。比如暑假是孩子行为和心理问题的多发期,但往往被家长忽视。

  哪门不好补哪门?

  成绩不好或心理有问题

  小威(化名)即将升初三,前不久家长带他找到无锡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源沐心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弘时,他和父母大吵了一架,还展现出了明显的厌学情绪。

  家长想在假期帮小威提一提成绩,为他报了多个补习班。在小威抗议要睡懒觉后改成每天下午上补习。假期里小威除了补习就是睡懒觉或者玩手机。家长发现补习的效果不明显,孩子在补习以外的时间一直玩,说了孩子几句,不想引起了亲子间小摩擦。

  过了一段时间,小威的家长意外发现孩子一个多星期没去上补习,培训机构也没有通知家长。询问后才得知,小威对老师谎称妈妈让他不用来了。逃学期间,小威和小伙伴们流连网咖甚至酒吧。盛怒的家长和激动的孩子引发激烈冲突。小威朝父母哭喊道:“你们就知道成绩!成绩!你们一直这样,开学我也不想上了!”

  在对小威和他家长的指导中张弘发现,小威的文化课成绩虽然不突出但有着热心、爱交友的好品质。他的父母只注重成绩忽略了其他闪光点,用了简单粗暴却自以为负责的方式帮助他,结果适得其反。在她的指导下,小威保持了学习的持续性,还成了乐于参与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与父母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

  张弘感慨:“很多家长看孩子哪门功课不好直接给孩子报班补习。其实,孩子学习不好要分析深层次原因。”在她看来,很多家长由于心理知识以及意识的欠缺,对孩子心理关注不够甚至存在误区。

  暑假学生心理问题多发

  家长应该多多关注

  暑假里,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天一实验小学德育处主任、心理老师章维明介绍,有的孩子因为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受到父母的苛责,沮丧、压抑的心情得不到疏导;有的孩子整天独自在家,缺少与同龄人交流,与手机、电视为伴;也有孩子被“放养”,假期过度放纵使得作息、饮食不规律,更有甚者每天流连于网咖、KTV等不适合未成年人的场所;还有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培训班、补习班,孩子表面上虽然没有反对但内心并不情愿,每天都过得很压抑……

  章老师分析说,上述种种表现得不到正确、有效的指导,学生在开学后一段时间容易产生自控能力差、厌学、不自信、人际沟通障碍等问题,还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在他们学校,低年级新生在开学后适应障碍就比较多见,也有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但一些家长不知道甚至不承认问题,等引起重视去看专业心理门诊时,问题往往比较严重了。

  锡城关注孩子心理的家长多吗?记者采访了多名学生和家长。多名中学生说,家长最关注成绩,有心结时往往要自己表现很异常才会引起他们注意。初三毕业生小范说,自己中考没考好,心里很难受时父母也不怎么在意,他们有时都不会听她把话讲完,希望父母多主动关心自己的想法。受访的多名家长表示平时对孩子心理状况关注确实偏少,主要在大考前或者孩子行为异常时会关注,他们都认为假期里孩子一般不会出现心理问题。

  不妨补补心理知识

  让孩子轻松过假期

  相比以前,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度有了很大提高。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家长学校、心理辅导等基本覆盖了全市中小学校。诸如堰桥实验小学等学校为帮助家长提升家庭教育效果,在开发家庭教育方法上不断探路。

  “家长总是等到孩子心理问题发展到不得不解决的时候,才想办法解决。”江阴南闸实验学校长期关注家庭教育的副校长殷余忠认为,暑假中学生展现的行为、心理问题,可以在假期中就可以干预,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开学后不适应、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

  暑假是中小学生休息和调整的时期,也是学习在上学时可能无法学习到的心理素质、社会能力的良好时机。殷余忠建议学生多旅游,多参与意志品质和能力锻炼的活动,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将来面对困难有从容的心态。

  孩子存在问题,背后往往家长也存在问题。梅村高中的心理老师杨海娟坦言,自己是一名初二学生的家长,在抓孩子成绩时也纠结过。她从家长的角度为锡城学生家长摆正自身心态、关注孩子的心理提了建议:家长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心态,才能认真关注到孩子的心态;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大,要做好榜样;家长还要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为什么有些孩子一句话都不愿和父母讲?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开口闭口和孩子提学习,或者一张嘴就数落、否定自己的孩子,打击了孩子与父母交流的意愿。所以家长要给自己补补课,学习一些心理以及教育方面的知识,改变教育理念,学会激发孩子自信以及学习的意愿等教育方式以及亲子沟通的方式。”杨老师说。(陈春贤)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