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锡绣被他们“玩”出花样和市场 手作课红火
2018-07-10 09:4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暑期以来,位于中山路红豆万花城三楼的红缘阁刺绣手作馆每天都有团队或散客来此体验。工作室门口的玻璃柜台上,放着几本刺绣体验课程的价目表,工作室摆满了各式锡绣生活品,穿的、戴的、用的都有。客人们不必知道这里隶属于赵红育大师刺绣工作室,也未必知道锡绣是无锡国家级非遗项目,他们只单纯享受手作的乐趣。而这也是手作馆负责人、锡绣传人贾小琼愿意看到的画面。

  手艺活儿备受假日小分队青睐

  红缘阁里,面对前来预约的家长,贾小琼仔细翻看日历,询问对方打算做哪类手作课程,他们好提前准备材料包。园园妈从朋友圈得知红缘阁有刺绣手作课,这次活动轮到她找主题,她觉得这个活动不错。冯园园在锡师附小读书,她所在的假日小分队共有十名成员。园园妈提议让孩子们体验刺绣,做刺绣书签,家长和孩子们一致同意。除了上兴趣班、辅导班,天气太热,家长也发愁孩子的暑期安排。“商场里凉快,做手工锻炼手脑,还能培养专注力和耐心,比盯着电脑、手机强”,园园妈说。

  红缘阁去年10月入驻红豆万花城,至今已接待千余人现场体验刺绣,体验者来自各行各业,孩子很多。今年2月,红缘阁的寒假刺绣课备受市民欢迎,贾小琼再接再厉推出了暑期课。在这里,可以学做刺绣书签、书皮、相框画、挂件、发夹、胸针、香包、手帕、手链、扇子、布包、皮具……根据刺绣用品的难易程度,课时长短不一,学费平均一天几十元。上周,贾小琼通过微信发布了暑期课程安排,预约已排到了下旬。“假日小分队很多,还有学校、社区、单位的团队活动,都在十人以上。”这类活动,被贾小琼划入市非遗保护中心与红缘阁联手推出的“百场刺绣公益活动”之一,只收材料费,免费教。

  不甘做绣娘要做刺绣设计师

  红缘阁共有五名工作人员,包括贾小琼等四名绣娘和一名皮具师。“我跟她们说,不要把自己定位为‘绣娘’,而要做刺绣设计师。”贾小琼口中的她们,是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8届的三名毕业生贾路瑶、徐檬檬、梅慧敏。今年夏天,当她们的同学还在忙于继续深造或找工作时,她们三人已被贾小琼签下,成为红缘阁的正式员工。而她们选择锡绣,最初源于非遗进校园。贾小琼在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锡绣不到一年,成功挖到了三名锡绣苗子。三个姑娘是服装设计专业出身,在锡绣衍生品开发上脑洞大开。

  贾路瑶、徐檬檬、梅慧敏分别来自镇江、南通、盐城,她们的父母很支持她们在无锡的工作。贾小琼也要对得起家长们的信任。她拿出自家的安居房给三个姑娘做员工宿舍,每月给她们发三千多元工资,让她们安心工作。姑娘们也把锡绣推广当成自家事业。贾小琼是无锡精微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红育的儿媳。起初,看到儿媳一下招了三名绣娘,赵红育也担心过发不起工资的问题。如今,红缘阁运行良好,赵红育宽心不少。就这样,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的贾小琼带领姑娘们大胆实践,将刺绣与现代生活用品相结合,除了小物件,她们还设计刺绣服装、刺绣牛仔裙、儿童汉服、装帧艺术……

  锡绣走市场不易走出去即勇气

  非遗走市场是有争议的话题。对于传承人而言,不能等着政府“输血”,自我“造血”更重要。但在有些学者看来,传统的非遗项目就适合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不可能让它为迎合时代和市场而改得面目全非,土就让它土下去,这才是正确的保护方式。其实,赵红育早就思考过这一问题。她位于惠山古镇中国泥人博物馆旁边的大师工作室,就以非遗传承、创作精品为主,但精品销售并不容易,绣娘们的工资就是个大问题。因此,赵红育和贾小琼主动出击,大胆选择了传承与市场两条腿走路,红缘阁主力开发锡绣衍生品,打造传统手艺体验地,提供文创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和非遗技艺教学,走市场路线。

  惠山工作室的六名绣娘是“70后”和“80后”,红缘阁的三个姑娘是“90后”,锡绣传承形成了不同年龄的传承梯队。比起惠山工作室走高大上的锡绣精品路线,红缘阁更愿意为大众传递“刺绣也是一种玩乐”的理念。“我们提供的是各类刺绣应用场景,倡导过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享受慢节奏的生活。”贾小琼说,红缘阁开业以来,接待的最小的顾客是三岁的女孩子,“绣了小胸针,做得很好”;最大的是七十多岁的阿婆,做了个刺绣手帕,百十元钱,“说是送人的礼物”。锡绣走市场,还有很多未知数,但贾小琼坚信:刺绣源于生活,而将刺绣应用于生活是对路的。(张月)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