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22日讯 让全校美术教师和学生学泥塑,柏庄实验小学是认真的。该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惠山泥人的传承与发展》入选了“基础教育全国十大优选非遗课程”。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培养下,学生人人会捏泥人,“柏小泥人”艺术工作坊于近日获得了无锡市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特等奖,将代表无锡参加江苏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还有望让孩子们手中的惠山泥人亮相全国。
6名美术老师集体拜师学泥塑
“柏庄实验小学的泥塑项目获了大奖,马上要去省里参赛了。”电话里,惠山泥人研究所所长、惠山泥人市级传承人赵建高向记者报喜,难掩兴奋。自从两年前被柏小请来组建“柏小泥人”工作坊后,赵建高多了一个称呼:“赵老师”。校长周玲棣希望赵老师教孩子学泥塑的同时,重点教教美术老师。二人的思路很明确:美术老师有功底,上手快,老师学会了再教学生,学生更易学。柏小6名美术老师齐上阵,他们平均年龄30出头,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对惠山泥人有感情,对泥塑有兴趣。他们跟赵老师学泥塑一丝不苟。学校还安排他们到宜兴培训陶艺,练手法、练手势,一坐就是一整天。
一揉、二搓、三捏,老师们的泥塑技艺越来越娴熟。课间、午休,周玲棣常常看到美术老师在办公室摆弄泥塑。去年9月公布的无锡市参加“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省级预选赛选手名单上,柏小美术教师孙艳、曹浩洁、潘银亮、钟佳榜上有名。这也是名单中唯一一支来自小学的参赛队伍。最近,6名美术老师打算办场拜师仪式,郑重拜赵建高为师。而事实上,比起社会上叫来叫去的“赵大师”,赵建高也更喜欢“赵老师”的称呼和身份。都说惠山泥人面临传承危机,学生难找,愿学者少,而在柏庄实验小学,赵建高几乎每天都要来授课,一下子多了这么多徒弟和学生,他能不开心吗?
惠山泥人进校园带来创意无限
在柏小,每间美术活动室里都摆着各式泥塑。“团阿福”“老鼠嫁女”“十二生肖”“戏文人物”“三百六十行”“新二十四孝”……一件件泥塑创意十足,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印迹,也是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成果。柏小的校本课程《惠山泥人的传承与发展》是周玲棣、赵建高和美术老师们的集体结晶,被“基础教育全国十大优选非遗课程”收入其中。这一课程按照年龄由简入难:一年级学捏十二生肖;二年级学捏动物系列;三年级学捏“老鼠嫁女”;四年级学捏“阿福”系列;五年级学捏“二十四孝”;六年级学捏手捏戏文。这一非遗课程还在不断完善。在泥塑教学中,师生往往脑洞大开,大家尽情发挥想象,在用色、形制上大胆创新。
去年5月,由中国美协美术教育委员会主办的“接棒——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校本课程成果展”在山东举行。无锡柏庄实验小学作为全国15所“非遗进校园”优秀课程范例学校代表应邀参展。“400多件师生的作品,一件件包好、装好,大卡车拉了一车到山东。”在东亭街道的支持下,周玲棣等人带着惠山泥人到山东参展。当400多件泥塑依次摆开,场面很是震撼。柏小五年级学生朱倩宜在爸爸的带领下去了现场,看到自己学校的作品,小姑娘很自豪,下决心要好好学泥塑。周玲棣透露,今年暑假,“柏小泥人”艺术工作坊将在柏小东璟校区建一个更大的平台,整整一层楼都将被充分利用,融泥塑展示和学生活动于一体。
记者手记:泥塑应属于锡城校园
惠山泥人是无锡国家级非遗项目,无锡城市文化名片。比起其他非遗项目,操作起来相对安全、简单的泥塑技艺更适合在校园生根、发芽,何况孩子天生喜欢玩泥巴。赵建高捏了一辈子泥人,在柏小教泥塑的日子,是他最享受的时光,而他的创作思路也常常受到学生启发。惠山泥人拒绝分门立派,它属于无锡,更属于无锡的孩子,惠山泥人的未来必将由无锡未来的主人翁创造。“柏小泥人”艺术工作坊为惠山泥人的基础教育做出了示范,其校本课程不但适用于锡城校园,同样适合面向社会。或许,不久的将来,锡城校园九年义务制教育阶段,泥塑会成为无锡孩子美术课的重头戏。期待在众人的努力下,惠山泥人永葆年轻态。
(记者张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