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生活垃圾分类正加速 明年相关立法有望出台
2018-06-20 09:4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20日讯 2017年开始,考虑到无锡的实际情况,再加上便于市民操作等原因,无锡将原先的生活垃圾分类四分法变为三分法,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与此同时,一批垃圾终端处置场所也陆续建设起来。

  连日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无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的现状。

  试点小区居民有了“垃圾分类”意识

  山明社区陈先生家里,有6只垃圾桶,厨房里的垃圾桶专门放厨余垃圾,其它几只垃圾桶同样分门别类,有的专门放纸板、塑料瓶等可回收物,有的专门放有害垃圾,还有的用于放没有利用价值的其它生活垃圾。这些分袋装好的垃圾,会统一投放到楼下的分类垃圾桶里。

  去年年初开始,山明社区安置房片区开始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社区在每个门号前分别设置了一组分类垃圾桶,每组三只,一只用于放可回收物,两只用于放其它垃圾,垃圾桶上方还设置了不锈钢防雨棚。此外,社区还在小区出入口等显眼位置,设置了3个有害垃圾投放点,供居民投放电池、灯管、过期药品等有害垃圾。

  为了引导居民养成分类投放垃圾的好习惯,社区通过环境保护日等特定时间节点开展宣传;组织居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发放印有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小礼品,比如垃圾桶、购物袋、餐巾纸等,去年山明社区给安置房片区的每户人家发放了一只不锈钢厨余垃圾桶和两卷厨余垃圾袋;社区还定期委派志愿者,在垃圾投放点对居民正确分类投放生活垃圾进行指导。

  山明社区副主任丁佳明介绍,目前试点的安置房片区610户人家,都实现了初步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居民都有这个意识了,虽然分类还不是那么细、那么准确。”丁佳明说。回想起之前尚未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日子,丁佳明说,那时安置房小区的居民不但没有生活垃圾分类的意识,甚至不用垃圾袋,直接用桶把所有垃圾装在一块,提着桶下来倒垃圾,电梯间里到处都是油腻腻的。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后,垃圾不仅全部实现了袋装化,而且实现了分类投放,环境干净了很多。

  丁佳明介绍,居民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后,其它生活垃圾每天由环卫部门集中清运;有害垃圾到达一定的数量,社区会联系街道,由街道联系专运车辆将这些有害垃圾运送到指定分拣点。

  据了解,像山明社区这样实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小区,目前在滨湖区共有107个。

  分类设施覆盖率2020年将达到70%

  从无锡市城管局行政环卫处了解到,目前市区共有241个小区、204家单位,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去年市区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了32%左右。根据计划,今年将再新增165个小区和345家单位,总的目标是——今年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45%,到2020年末,这一比例要上升至70%。

  在一些做得好的小区,比如万科东郡等20个省级示范小区,还将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进行了再细分,可回收物再分为纸张、玻璃制品、衣物、铁器和塑料五大类;有害垃圾则根据无锡终端处置的实际情况,再分为荧光灯管、过期药品、化妆品和电池四类,荧光灯管运至宜兴进行专门处理,其它三类则被运到桃花山危废处理点焚烧或填埋。

  按照相关规定,试点小区和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工作,其它垃圾由环卫部门收运处置;可回收物先由环卫部门代收,最终由商务部门构建收运处置体系;有害垃圾由环卫部门代收,由环保部门负责处置。目前,各区分别在转运站等适宜位置建立了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和有害垃圾临时分拣点。针对可回收物,各区一般会联系大型回收物资企业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江溪街道有3个小区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的市场化运作,除了其它垃圾仍由环卫部门负责外,通过市场化服务入户指导、宣传垃圾分类,建设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并负责有害垃圾的回收处置。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试点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都到位了,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也较高,有些示范小区能达到100%,但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正确率却偏低,能有30%就已经很不错了。这成了阻碍生活垃圾分类从头至尾顺利进行的一大困难。

  终端处置

  31万方建筑垃圾处置场年底启建

  源头上分好了,终端也要分类处置好,这才符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应有之义。采访获悉,目前无锡正在针对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等建设一批终端处置场所。

  去年9月,锡东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试运行,设计日处理能力为2000吨(入炉量),该项目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垃圾围城的困境。

  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方面,今年由城投集团负责的一处位于胡埭、容量31万方的处置场所,目前正在立项,今年年末将启动建设,预计明年可以投用。这将是市级第一个成规模的建筑垃圾处置场所,建筑垃圾在这里将变废为宝,被制成各种建筑砖。目前,建筑垃圾处置主要靠填埋,但像梁溪区、滨湖区这样土地紧张的区域,没有大规模的场所可供填埋,于是率先走上了建筑垃圾资源化的道路。

  在餐厨废弃物(包括园林垃圾、农贸市场易腐垃圾)处置体系方面,今年5月底,惠山区惠联焚烧厂内4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开工建设,预计明年此时可以投用。这400吨的处理能力,包括针对餐饮企业的250吨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和针对农贸市场易腐垃圾的150吨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该项目的收运体系由国联集团负责,城管部门配合。此外,新吴区和锡山区今年也分别启动了15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目前已完成了选址工作,建成后将分别承担自己区域范围内餐厨垃圾的处置。全部建成的话,餐厨垃圾处置项目总量将达到550吨,基本可以覆盖全市范围内的餐厨垃圾。

  在厨余垃圾的处理方面,目前梁溪区和滨湖区已建成了总计50吨的分散型易腐垃圾处理项目;新吴区已建成10吨的处理项目;惠山区已在7家小型餐饮饭店和机关食堂试点小型易腐垃圾处理项目。今年,滨湖区将在马山和胡埭建设两座总计30吨的易腐垃圾处理项目,锡山区也计划在农贸市场试点易腐垃圾处理项目。

  虽然目前无锡生活垃圾分类主要实行三分法,但针对一些规模型企业以及有食堂的单位,仍要求其将餐厨垃圾单独分离出来,并要求其自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立法保障

  生活垃圾分类立法有望明年出台

  无锡市城管局行政环卫处副处长许元坦言,目前垃圾分类面临着三方面的困难:一是经费方面的,由于生活垃圾分类按照属地负责制推进,各区动辄需要上千万元的投入,这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区域来说压力较大。二是由于前端分类的不正确,导致后续的分类处理很麻烦,“哪怕只有1%的人分错了,那么这堆垃圾的分类就做了无用功。”此外,生活垃圾分类取得居民的配合也存在一些难度,尤其是部分老年人,长期形成的习惯很难改变。

  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进呼吁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去年年中,无锡市城管部门申报了立法相关计划,并开始着手准备相关工作,去年年末正式启动立法工作。上个月,由城管部门牵头,商务、环保、市政园林等多个部门参与起草的《无锡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暂行办法》初稿完成,应市人大要求,城管部门组队前往先进城市进行立法调研,回来后进行了二稿修改,并报送市法制办。下一步,还将召开听证会,邀请市民代表和企业代表等多方参与。预计,该《办法》将于明年出台。

  许元表示,有了法律法规,生活垃圾分类就有了强制性,如果不按规定做,将面临相应处罚。

  (记者李忠兰/文)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