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6日讯 宜兴市丁蜀镇一位百岁老人去世十周年后,仍然得到当地后生晚辈深切缅怀。12日下午,宜兴陶瓷实业家华荫棠逝世十周年座谈会在范家壶庄举行,华荫棠的亲属,生前的同事、好友及宜兴工商界、陶艺界人士一起缅怀他淡泊名利、爱国敬业、乐善好施、提携青年才俊的闪光一生。18位与会代表先后发言,声情并茂,两个小时的座谈会没有出现一人提前离席。
“在宜兴丁山地面上,华荫棠的名声好,他的故事老老少少几代人都知道。”华荫棠生前同事、92岁的范慧多老人说。据宜兴陶瓷行业协会办公室提供的资料透露,华荫棠先生出生于1906年,2008年在丁蜀寓所逝世,享年103岁。他不满20岁便承继家传主业,投身陶瓷商业活动,人称“缸瓮大王”,为中国陶瓷从杭州湾出口东南亚开创先河。1951年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时,华荫棠联络几位陶业老板鼎力捐助。华荫棠曾经担任过宜兴县工商联副主任委员、丁山工商联主任委员等,1956年被选为全国工商联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代表大会期间,于1956年12月18日下午2时受到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据原宜兴陶瓷陈列馆馆长时顺华回忆,华荫棠一生收藏颇多,可惜“文革”中近乎毁尽,唯两把国宝级杨氏砂壶(风卷葵、杨氏竹段)幸存。杨氏(杨凤年,女)为有历史记载的唯一的女壶艺高手,留世作品极少,此两把国宝级紫砂壶尤为珍贵。为使这两把国宝珍品永留国内,1984年华荫棠毅然决定献给国家,现为宜兴陶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并曾作为国家邮政信封的彩色封面。紫砂大匠范大生创作的紫砂陶雕塑“展翅雄鹰”,在1935年英国伦敦博展会获得国际金奖,华荫棠不惜重金买下,后赠送紫砂厂,不幸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据此次座谈会主办方之一的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介绍,解放前,华荫棠在宜兴丁山开有华信孚陶器厂及华信奉窑货行,在杭州开有华信昌陶瓷行,坚持诚信为本,勤劳经营,成为陶业大户。陶业龙窑炉房燃料原为松枝桩头,为降低成本又提高质量,他首先改用煤替代并获得成功。其时,英国剑桥大学留学生刘子谷回国在浙江长兴开办煤矿,与他结为好友。1945年,华荫棠在丁山成立华盛煤栈,通过独家经销,源源不断供应窑场诸窑户,使得窑场窑货成本降低、质量提高。华荫棠带头响应公私合营号召,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来时,华信孚、华信昌均归并入相应的公私合营企业。当年,华荫棠作为全国工商联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在京开会期间,他把宜兴县委请求将上海天原化工厂陶瓷车间(现为宜兴非金属化工机械厂)迁往宜兴的报告交到中央领导手中,顺利促成了此事,从而增强了宜兴陶瓷业的发展后劲。次年,他又以陶瓷公司董事长身份出席广州第一届进出口交易会,为宜兴陶瓷大批量出口换取外汇,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华荫棠在丁山创建中学,创始时名称为进化中学,后改为丁蜀中学直至现在。 (记者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