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17日讯 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抗菌素?使用抗菌素需要注意哪些事项?针对当下抗菌素滥用比较普遍的情况,11月16日,无锡市人民医院、三院、四院、中医院、八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七家医院,在惠山古镇直街“乐善堂”联合开展如何合理使用抗菌素的公益活动。这场与百姓健康息息相关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咨询。
目前秋冬交替,很多孩子都出现了发烧、感冒、咳嗽的症状,家长在给孩子用药如果不够谨慎,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近日一位患儿发热到38.6度,患儿妈妈心急,于是在家擅自给予“双氯芬酸钾栓”塞肛门,同时又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口服,认为“双管齐下”效果更好。结果当晚患儿大汗淋漓,脸色发白。
无锡市人民医院药剂师张秀红告诉记者,当下抗菌素使用不当的情况比较普遍。有研究指出,由于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剂型、依从性等方面的特殊性,这一现象在儿童患者中更为严峻。她提醒家长,如果孩子发热,尽可能使用一种退烧药,不要同时服用含该成分的其他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自行使用时间不得超过3日,高烧不退需及时就医,而且退烧药一日内使用不得超过4次。如果孩子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需要缓解咳嗽、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最好选用不含退热药成分感冒药。另外,就是大人在给孩子服用泡腾片时,千万不能让孩子含服、干服、直接吞服,应该现泡现喝。
除了孩子,老年人在用药方面凭自我经验擅自选用药物、随意增减药物剂量及使用方法的也不少。市民徐阿姨前几天膝盖摔破了,她自己在家用头孢类药片碾碎后敷在伤口,并振振有辞:“头孢就是消炎的,能口服,外用肯定没问题。”对此,无锡三院副主任药师高秋芳表示,这是很多老年人用药的误区。口服药外用不一定安全,比如头孢局部伤口使用,很可能会导致人体对这种药的耐药性变高。而且很多炎症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用抗菌类药物并没有效果。
高秋芳说,现在很多老年人都简单的以为感冒了吃粒抗生素就行了,盲目买药,擅自用药,殊不知单单头孢就分很多种类,分别有不同的适应症、不同的剂量,擅自服用,不仅可能耽误病情,还会危害健康。还有的老人有高血压,在血压不高时就擅自减少药量,一颗药掰开吃半片,药片隔膜被破坏掉了,药物的缓释系统失去作用,药效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出来,如此一来就起不到缓释效果,自然就失去了长效降压药的作用,以致血压控制不稳定。
据了解,老年人因肝、肾功能生理性衰退,对药物耐受性降低,尤其对某些作用较强的药物,极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药时须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菌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肝细胞,并伴有对骨髓、心脏、肾脏及皮肤的损害;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用时间稍长,能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对肾脏也有影响; 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霉素、呋喃妥因等能在肝胆内淤积,产生中毒和变态反应。故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对老年人非常不利。
采访现场,有市民表示,有的抗生素使用几次后效果就不是很明显了。对此,昨天活动现场药剂师表示,第一次使用,抗生素能够杀灭细菌,但是有些抵抗力强的细菌侥幸存活,剩下的就是“强壮”的细菌。再次使用,抗生素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差,细菌变得越来越强。直到最后,大多数抗生素都无效了,疾病变得难以治愈。很多人一感冒就用抗生素,其实90%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用抗生素是无效的; 就算是细菌引起的,也需要到医院检查下,使用合适的抗生素。 (小阳)
[相关链接]
抗菌药物常见用药误区
误区一:感冒一定要使用抗菌药物
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抗菌药物对于病毒是没有效果的。
误区二:将消炎药等同于抗菌药物
消炎药是减轻或消除局部炎症的药物,而抗菌药物则是针对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两者并不能划等号,如非细菌感染引起的红肿、软组织水肿、病毒性感冒、关节炎、肩周炎、病毒引起的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等都不宜使用抗菌药物。
误区三:不规律使用抗菌药物
有些患者急于停药、效果不理想又独自加量或换药,药物剂量过大容易引起中毒,剂量过小往往无效,易产生耐药。
误区四:新药、贵药效果好
抗菌药物的作用关键在于其对微生物的敏感性,如果“药敏试验”证明病原体对这种抗菌药物敏感,即使老药一样可以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