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3日无锡讯(颜颂程) 从江苏检验检疫局获悉,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检验检疫工作不断面临新知识、多任务、高强度的挑战。为提高工作效能,建设一支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江苏无锡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无锡局)从长远着手,念好引、育、用、验“四字决”,打通人才工作各个环节,构建人才培养闭环体系,为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无锡局建有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8家国际知名检测机构成立了合资合作实验室,获得国内外19个政府机构和权威检测组织的认证认可资质,涵盖了机电、纺织、医疗、车辆等多个专业领域。用这份家底打造的金字招牌,先后吸引了6名博士和海外归国专家加入该局,成为各部门的中流砥柱。
凭借门类齐全的实验室集群,2012年10月、2015年9月,无锡局先后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一步丰富了引才渠道。有了这个平台,无锡局紧接着制订完善了9项管理机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竭尽所能为进站博士后提供待遇保障,营造良好的科研、工作、生活环境。来自南京大学的魏峰博士、中国疾控中心的耿合员博士,看准了无锡局实验室的发展契机,先后进站研究。两位博士后在站期间,参与了6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在SCI、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申请专利2项,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空白。
依托“博士后工作站”这个载体,无锡局积极打造进出口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无锡中小微质量服务平台,争创公共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示范区和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高层次人才与高端检测技术的碰撞,结出了互利双赢的硕果。
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对职工发展规划进行深层次分析,无锡局出台了“金字塔”人才培养计划,以3年为一个培养周期,将入选人员细化为领军人才、后备人才,进行分层次管理,形成了梯次合理、互有带动的人才队伍结构。为确保培养效果,该计划设计时突出了“自主化、集约化、共生化”。自主化要求以自愿申请、组织审核的方式入选,确保入选人员具备较强的主观能动性;集约化就是把有限的组织资源集中向入选人员倾斜,让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人享有资源使用的优先权;共生化则明确领军人才对后备人才的帮教义务,只有同时完成结对帮教指标才能通过考核。
组织牵红线,众流江海阔。无锡局以组织牵线的方式,引导各层面互相作用,激发新的人才浪潮。目前,该计划已实施两个周期,入选人员共参与编写著作12本,完成各层次科研项目58项,完成标准制定39项、发明专利43项,发表论文146篇,多个项目实现成果转化,经济效益显著。其中,6名领军人才动带领团队完成科研项目12个,发表论文29篇,指导的15名后备人才均已成长为检验检疫一线的业务骨干。
为应对检验检疫职能调整,无锡局党组迅速反应,决定开设“检验员大讲堂”,大胆选用青年骨干作为讲师。由于改变了以往专家、学者主导培训的格局,年轻人口齿伶俐、知识面宽、讲课手段多元化等优势被明显放大,培训效果大大超出预期。
大讲堂由各个条线按照选我之长、错位发展的原则,推荐业务骨干开设主题讲座,分管领导、条线和处室负责人组成评价小组进行即时点评。有些讲课者巧妙地利用实物与听众进行互动,请老检验员现场“找碴”;有些讲课者则以生动的图片,展示了系统内兄弟局遇到的各种案例,开阔了大家的眼界;有些讲课者在每一节后进行及时的小结,提纲挈领式的方式帮助大家有效的记忆和理解。从讲课思路到历史数据的梳理,从教材设计到技巧学习,对年轻的讲课者而言,分享的过程既是专业知识的总结回顾,更是能力积累的全面释放。2013年以来,无锡局共举办“检验员大讲堂”46期,40位业务骨干走上讲台,平均年龄不到32岁。
以培训为主要形式的“检验员大讲堂”,意义远远超过了培训本身。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条线的同志都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督促他们对以往吃不准、未学透的知识点进行了再学习;而对于承担评价任务的管理层而言,借助这个“瓷器活”,从全局各个条线中选出了真正的“金刚钻”,选人用人有了第一手客观资料。通过“检验员大讲堂”活动,全局新组建了8个科技团队,19人当选省局科技委及专业委委员,31人经推荐选拔程序走上科级领导岗位。在这个平台上,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了自信,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和肯定。
如何有效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是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现有的考核强调德、能、勤、绩、廉,评价内容较为模糊、标准较为抽象,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我和别人的差距在哪里?”“我做的和组织希望我做的,找不到结合点怎么办?”成为很多人的心声。无锡局尝试构建要素评价机制,以40岁以下青年人才作为试点对象,探索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评价机制由定性要素、定量要素、自主加分要素三部分组成。定性要素主要对工作态度等主观因素进行评价,由工作相关方评分,评价方根据关联度赋予不同的权重;定量要素主要对业务能力、科研能力、文字能力、活动能力等可量化工作进行评价,体现中心工作在个体层面的分解落实;自主加分要素作为对定性、定量要素的补充和延伸,对评价周期内临时、突发且有影响力的工作,采取个人申报、组织确认的形式计分。通过要素评价,可从不同侧面考察青年的贡献份额、岗位能力、个人品德等,要素根据中心工作进行动态化调整,使要素体系呈现持久生命力。
定期公布评价情况,作为阶段性工作的反馈,既是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参数,也可以横向比较不同个体在同一时间段的能力高低。通过要素评价,既有利于中心工作的分解落实,也为个体指明清晰的努力方向,实现组织期盼与个人意愿的互利共赢。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无锡局将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创新开创未来”的原则,秉承诚心引才、用心育才、放心用才、精心验才的理念,致力人才载体建设,打造人才培养闭环体系,使全局人才队伍建设再上新的台阶,为现代化强局建设积蓄力量、储备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