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2日讯 近日,第四届“蓝藻水华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生态学机制”学术研讨会在锡开幕,百余位“藻专家”相聚无锡,就研究、治理蓝藻进行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蓝藻水华治理良方。
捞了十年的太湖蓝藻为何并未大幅减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藻类学会副秘书长李仁辉说,对于蓝藻治理,其实还有很多机制没搞清楚。“目前太湖治理蓝藻的大方向没错,且是向好发展。”李仁辉说,从去年的公报来看,太湖水质已整体转好为四类水。太湖蓝藻的研究和治理,已为国内外提供了治理经验。
“蓝藻水华主要是受总磷驱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研究员张民说,蓝藻水华形势还是没有明显改观,特别是今年的“暖冬+暖春”,春季时蓝藻水华出现比较早。磷主要来自岸上的生活污水、农业面源、畜禽养殖等,因此控制外来污染源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太湖的外来污染源如果得不到削减,在湖内做再多的治理都是浪费。”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史小丽说,毕竟湖内防控属于末端治理,要想进行湖内防控目前只能在局部水面做一些生态修复、消除蓝藻的尝试,对于治理太湖蓝藻来说,当下减外源比治内源更重要,减少外来污染物是目前治理蓝藻最重要的一个手段。 (马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