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28日讯 气温逐渐升高,太湖水情和藻情如何?24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负责人说,环监中心工作人员每天深入湖区采集水样,分析大量数据,当天拿出最新的太湖水情和藻情报告。人工取样分析数据显示,近期“供养”蓝藻生存的氨氮等四大营养物质浓度有所下降,监测点位的水质甚至优于半月前。
“太湖水质监测和藻类巡查的频次已由一周两次加密至每天一次。”相关人士介绍,自4月1日启动夏季预警监测机制以来,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严密监测监控2个太湖饮用水源地、重点湖区、17条主要入湖河道的水质状况。5月以来,该站加密监测频次,每天对锡东、沙渚两个水源地及重点湖区进行一次人工监测,对太湖无锡水域进行一次湖体巡视,对太湖沿岸重点区域进行上午、下午各一次沿岸带巡视及每两小时一次藻类视频观测,一旦发现情况及时上报并解决,确保太湖安全度夏。
人工监测点位水质优于半月前
24日下午1点,三罐采自锡东水源地的水样刚送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理化分析实验室的负责人戴秀丽立即用试管取样、加试剂进行水质人工监测。戴秀丽告诉记者,水质的20多个监测指标中,总磷、总氮、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4个指标跟藻类生长关系密切。理化分析实验室主要检测这4个指标,从取样到提交分析数据整个流程需要4个小时。
“在预警监测期间,人工监测非常重要。”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副站长杜元新说,紧急情况下,人工分析的速度要比仪器自动分析的速度快。虽然现在从肉眼上看,太湖里有蓝藻,但是人工监测分析出来的数据显示,近期太湖水质优于半月前。
水质人工监测原本每周一次,现在加密到了每天一次,要对48个点位进行湖体监控。戴秀丽说,当天风浪大,太湖封湖了,只取了6个点的水样,最多时他们一天要人工监测40多个点位的水样。人工监测加密后,理化分析实验室工作人员取消了周末和节假日休息,实验员们轮流值班,一位准新郎还要工作到婚礼前一天。“确保居民饮用水的原水水质万无一失,是大家的共同目标。”
4万组监测数据每天自动生成
“水质出现任何异常,自动监控系统会立即报警,工作人员马上赶到现场查找源头。”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自动监测及环境预警室,相关人士介绍,该站有9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4小时监测着饮用水源地、重点湖区、主要入湖河道、行政交界断面、敏感水域及调水通道等地的水质。每个监测站点上有公共机,由其将数据传输到自动监测平台,饮用水源地的数据两个小时就上传一组,而浮标站则是半小时更新一次,交界断面入湖河道的更新频次则是4小时一次。
“这个自动监测平台每天会产生4万组数据。”杜元新说,环保专业人士将根据这些海量数据分析藻密度是否超过“限值”,一旦有异常情况将立刻拉响警报,第一时间发短消息提醒相关部门,并以“快报”的形式将情况报给市太湖办,由市太湖办来协调各部门进行监控、蓝藻打捞及相关处置。
利用物联网和卫星遥感监控蓝藻
“这是十八湾蓝藻的实时视频。”市环监中心站工作人员顾雪松调看蓝藻分布视频监视系统时说,通过安装在湖岸的可360度旋转、120度俯仰的13只电子“千里眼”,可实时查看太湖重点水域的蓝藻情况。“从视频上看,马山水厂附近的蓝藻并未成片,整体情况还好。”而锡东水厂、马山、闾江口、锦园、水上十八湾、周铁、竺山等点位都能实时在线查看,蓝藻情况一目了然。
相关人士表示,视频监控能在第一时间掌握蓝藻聚集等情况。此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还将每天根据卫星遥感图像进行蓝藻生成状态、覆盖面积和区域的解析,为我市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据了解,今年夏季蓝藻预警监测至今,我市共出动现场监测人员970多人次,监测车、船500多航次,获取各类人工、自动监测数据8.1万多个,上报省环境监测中心日报54期、太湖水质周报7期,上报市政府太湖蓝藻预警监测报告11期、夏季蓝藻预警监测快报19期,发送监测短信10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