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2日讯 作为市内一家老牌知名妇产儿童医院,市八院每年的儿科手术就占了很大比例。孩子到了医院,往往情绪变得不稳定,哭闹着喊爸爸妈妈,术前准备工作是个挑战。怎样才能消除患儿的恐惧?这里的护士们身怀“绝技”,应对自如。
“哄娃高手”
“宝贝,不要怕,我们一起来画画好不好。”护士长姜海燕说,团队里有不少绘画高手,一会画“光头强”,一会画“喜羊羊”……患儿们点一个,护士们就画一个。在画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打消了小病患的惶恐。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护士们买了不少玩具,让小病患们在等候的过程中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我们会鼓励孩子们,如果打针表现好的话,送玩具作为奖励,这招也十分管用。”
哄孩子也是护士们的“绝活”,为了安抚患儿,还有护士专门去学儿童心理学。有一次,一个患有小儿疝气的小病患来手术,从妈妈手中接过孩子后,姜海燕问小病患“吃早饭了吗?”小朋友摇了摇头。姜海燕拿着一袋奶白色的麻醉注射液,接着问,“那喝不喝牛奶啊?”小朋友点点头,也放松了紧张情绪。“你要橙子味还是苹果味呢?”“要橙子味的。”“那马上给你打开,不过今天我们要从这里喝牛奶。”姜海燕指了指孩子的手。很快,麻醉师就为患儿注射麻醉药,几秒后患儿就进入了“梦乡”。孩子的妈妈知道这件事很感动,专门打电话来感谢。
“爱心妈妈”
都说手术室的护士是无人问津的“隐形天使”,可这里的护士不一样,她们经常和患儿“互动”。手术前一天,护士们会去病房认识患儿,手术结束后,也会去看一看患儿。因此,出院后很多孩子和家长都记得她们。
姜海燕回忆,有一次,一个5岁的脑瘫患儿送来,麻醉师给他静脉置管,可孩子的血管太细打不进去,人称“红姐姐”的手术室护士陈红看到,心疼地哭了。还有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弃儿,送来的时候,肚皮肿得像个皮球,大家看了都很心痛,“这个婴儿先天缺了肛门,但扩肛手术后就慢慢恢复了。转入病房后,护士们还对他念念不忘,一有空就去看看他。”
长期以来,无锡八院为市儿童福利院开辟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医院里很多患儿是福利院送来的。“不论长相、病情,来了就是我们的宝贝。”姜海燕说,八院护士们还组成了“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每周定期同医生前往福利院为孩子们送温暖。
“才艺担当”
手术室的护士们还可称得上医院的“才艺担当”,唱歌、跳舞、主持,样样拿得出手。姜海燕说,每次医院的文艺活动都少不了她们,“我们的护士不仅很积极,也经常拔得头筹。”文艺晚会上,手术室团队的一场旗袍秀成为医院焦点,护士们利用包手术包的无纺布做了衣服参加时装秀,变废为宝,由手术室团队自编自导自演的手卫生视频还摘得了江苏省大奖。
除了多才多艺,团队还有不少“发明”。手术室作为全院重点科室,有大量精密仪器、设备,且大部分为进口产品,为了方便日常管理,又能实时“定位”到这些设备,姜海燕独创了手术室5S管理、仪器设备“停车位”管理,对进入手术室所有仪器设备进行“身份证”管理办法。“我们将设备、厂家、购进时间、存放地点、管理人员进行整合,便于管理和查找;针对骨科、五官科等器械复杂、品种多的手术包,按照手术包内器械规格、数量,制作器械对照图谱,便于清洗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