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
快要过完的春天
还有雕刻着图案的门帘
窄窄的长长的过道两边
老房子依然升起了炊烟
刚刚下完了小雨的季节
爸妈又一起走过的老街
记不得哪年的哪一天
很漫长又很短暂的岁月
......
中国江苏网5月11日讯 老街,不同于新城,它总是寄托着人们的乡愁和怀念。一些难忘的老旧时光,只有在这些似曾相识,弥漫着情怀的街道巷陌中才能找寻回来。
无锡的老街亦是如此
只是今天我们不走复古风
我们来挖掘无锡人自古以来的“吃货”本质
用无锡地名来烹制一桌美食!
豆腐弄
南门大公桥附近有条豆腐弄,而在100多年前,这里原本被称做低田下。
相传有个名叫孙王大的人被招为女婿到这里,开起了豆腐作坊。而他所做的豆腐又白又嫩,四乡八里,妇孺皆知,远近闻名,久而久之,这里也就叫做豆腐巷了。
腐乳浜
2009年运河西路上新架一座桥叫腐乳浜桥,因为此桥跨腐乳浜,长11米,宽32米。
据说盛岸里的腐乳早在明末清初就名扬全国,出产的“盛岸腐乳”与绍兴腐乳媲美,盛誉江南数百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解放前夕,盛岸里有百分之八十的家庭以制作腐乳为生,拥有三十六个作坊、五百多名工人,被人称为“腐乳浜”。
盛岸里生产的腐乳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品种有红、白两种。后解放公社红五月腐乳厂采用半机械化方法生产腐乳,年生产能力约为七万坛。
酱园弄
无锡“米豆之业甲于省会”,从清乾隆起就先后创办了胡万和、陶东升、右丰、陶谦益、昌升等众多酱园糟坊,代表无锡民族工商业早期发展的雏形。
当时南北四城门均有酱园坊,酱园弄就位于火车站的汉昌路和交际路附近。而在小木桥附近的酱油浜,至今还有厂家用传统的方法制酱,无锡市场上销售的不少豆瓣酱即出自此厂。
莲蓉桥
北塘大街一直往前走,就到了莲蓉桥。其原名芙蓉桥,跨京杭运河之上,连接北大街与北塘大街,俗称大桥。
此桥因此地河、浜、塘多,形似莲花而得名,又因为地处竹场巷,也被叫做“竹巷大桥”。
鱼腥巷
现学前街与昇平巷之间的鱼腥巷,其名是清光绪年间才出现的。
原来这条巷子不叫“鱼腥巷”,而叫“篱篠巷”。因为靠近城内直河,河中常有渔船来往,渔民将捕到的鱼在这里出售,日久便成为鱼市场,这条小巷也就真正成了“鱼腥巷”。
如今,这里已成市中心的黄金地段,面貌大变,但居民小区仍叫鱼腥巷。
藕塘
江南水乡无锡,除了鱼多,也多莲藕。所以在地名中,与藕有关的不少,藕塘便是一例。
藕塘曾为乡名,又是桥名。桥在地名志上记载为“跨阳溪河口,清道光二十年重建。”而解放初设藕塘乡,新长铁路、锡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藕塘乡位于市区西10公里,跨洋溪河西岸,因有藕塘而得名。
晒麦场
在北塘荷叶村南侧龙船浜上有座拱形石桥,叫做泗堡桥,大约初建于明末清初,历史上几经兴废重建。因此处三面环水,形似堡垒,又由杨、蒋、尤、徐四姓筹资建造,故名。
泗堡桥附近有条叫做“晒麦场”的里弄,从前,这里的小麦仓库经常在场上曝晒小麦,故得此名。
四沿河:麻饼沿河、芋头沿河
在北门外,尤其是明清时期,莲蓉桥一带沿河的山货行连成一线,购销两旺的场景不亚于三里桥米市。
在不少老无锡眼中, 莲蓉桥附近有四条沿河,分别为麻饼沿河、北塘沿河、茅篷沿河、芋头沿河。里面不少就与食物有关。
◆ 麻饼沿河,以麻、植物油饼贸易集散地得名,过去是出售米油、豆饼、酱油的地方;
◆ 芋头沿河因为经常停靠大量的运芋头船只而得名,就在老的中百一店身底下;
◆ 桃枣沿河,以多桃枣等南北货店而得名,位于莲蓉桥南堍。
炒米浜
与北门相对,南门外有地名为炒米浜,据说住在那儿的人解放前都靠爆炒米为生。
当年不少江苏北部的老乡逃荒过来,在南门外搭个小草棚子,落下脚,为了养家糊口,不少人挑起了炒米担儿,渐成一帮。
乡亲们,你们还知道无锡有哪些吃食地名?欢迎补充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