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20日讯 一直以来,最令学校头疼的“麻烦事”就是学生在校受伤。一方面是因为配备的校医专业性有限,有时无法承担急救任务,另一方面是由此会引发家长和学校的纠纷,难以处理。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针对现代化学校建设的需要和专职校医配备不足的现状,日前,梁溪区教育局推出了“医校共建”举措,通过向辖区内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15名医务工作者为区内14所中小学的驻校医务室人员,参与学校的卫生管理、疾病防控、健康指导等具体工作。
资深护士到岗后
有效化解诺如“危机”
早在2013年,原崇安区教育局就联合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在连元街小学、塔影中学等三所学校展开了“医校共建”模式的试点。三区合并后,2016年,新梁溪区教育局对全区校医配备情况进行摸底,发现中小学专职校医的配备在数量上还有一定缺口,存在由非专业技术人员兼任校医的情况。为此,梁溪区教育局向区政府递交《关于配备中小学校专职校医的请示》,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继续推进“医校共建”。目前,梁溪区南湖小学、刘潭实验学校等14所中小学成为首批试行“医校共建”的学校。
南湖小学副校长朱伟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八院从业近30年的资深护士仇晓敏到校担任校医后,似一块“定心石”,给学校卫生工作带来了新面貌,同学、老师都亲切地称她为“仇医生”。春季学期初,诺如病毒肆虐的那段时间,仇医生要求每位学生都带一个塑料袋上课,避免将呕吐物吐在地上引起传染,还及时排查了可能感染诺如病毒的学生,制止了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定期为教室消毒、开设相关讲座、单独与家长沟通情况,帮助学校度过了诺如“危机”。学校有了专业的医护工作人员担当校医,家长更放心了。
常态化培训
提高校医业务水平
校医最主要的工作是应急救助、医护处理,深入的治疗仍要交给医院医生。记者了解到,以往不少学校里的校医由教学任务较轻的老师,如科学课、美术课老师兼任。非医护专业出身的他们,连基本的打针、包扎都不会,更别提心肺复苏等应急处置方法。朱伟称,学校上一任校医是一位50多岁的老教师,曾经是一名科学课老师。按规定,特殊时期校医每天需要“晨报”,将学生的健康状况制作成表格上报,但她还不会用电脑、上网。
“医校共建”项目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仇晓敏来到南湖小学之前,不仅要通过八院驻校医务室人员的选拔,还需要接受岗前培训,集中加强学习急救、眼科、擦伤等护理知识。到校之后,每周六她还要回归医院,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和技能操作,寒暑假也不例外。除了学校医务室的本职工作,她还需确保自身临床业务能力不掉队。
引入医院信息系统
监测学生体质
近年来,无锡市学生的整体体质状况引起了八院副院长常青的担忧,他从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体检报告中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近视程度高、龋齿患者多、超重/瘦弱比例偏高等问题。此外,他在临床工作中也了解到,一旦有学生感染病毒,容易引发班级内甚至学校内的大面积人员感染; 刚入园、刚入学的儿童极易生病,且病情反复。
为了动态管理学生的体质情况,了解学生的健康变化趋势,八院有意将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引入到“医校共建”项目中,及时监测学生体质,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隔离。同时加强防治学生的隐性疾病、心理疾病,如孤独症、多动症等,让这些不易被老师、家长发现的病症及时得到治疗。
(记者 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