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8日讯 本报4月12日A6版《这个“破坏分子”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报道了芦庄一名患有精神障碍的杨先生给附近居民带来的各种“恐怖经历”,惹得居民纷纷投诉的事情。如今一个星期过去,昨天上午,这位杨先生终于在社区的帮助下被送去了医院,父亲杨老伯心头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暂时放下了。
杨先生患有一种遗传性的铜代谢障碍疾病,同时伴发精神障碍,在40岁那年就离开工作单位,一直长病假歇在家里,后来还得了尿潴留,没办法正常排尿,腰里只能挂个尿袋。杨先生一个月至少发病两到三次,骂人、打人、砸东西,那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对同住楼道内的居民来说,杨先生如同一个噩梦,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一个装满热水的热水瓶扔过来,电闸、燃气阀也随时会被杨先生拉断……这令居民们十分担心,而社区也一直在想办法处理,昨天,这件事情终于有了着落。
“目前我们已经联系了派出所,准备把他送精神病院。我们协调了残联,给他弄了一个慈善床位,目前对他进行3个月的医疗费救助,残联会把费用打到精神病院的账户上。目前杨先生父亲只要交一个饭钱。”昨天上午,芦庄三社区的工作人员早早地做好了准备。金星街道芦东社区党总支书记崔磊告诉记者,经过努力,杨先生的补助已经申请到了,马上就要送往医院。同时,他们还联系了燃气公司,下一步要把整栋楼的燃气表改造成封闭式的,防止杨先生的手再伸进去。
起初,杨先生本人非常抗拒,不想去医院。不过在父亲杨老伯、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陪同和安抚下,杨先生被送到了医院。当天上午杨先生精神状态不错,医生在做检查时也很是配合,还与医生聊起“想出去玩,但是外面太挤”这样的话题。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算上这次,杨先生已经是第四次被送到精神卫生中心了。前面几次都是呆了几个月,病情还没稳定就出来了,一方面是由于没有钱交医疗费,另一方面,医院也有自己的难处。据了解,精神卫生中心是专科医院,收治的病人都是精神方面有问题,但身体是健康的病人。像杨先生这种,腰里挂了个尿袋,并且每个月要换一次膀胱造瘘管的,确实有点麻烦。民警、社区工作人员也和杨老伯商量了一个方案,杨老伯每个月抽空来趟医院,带儿子出去换个管子,然后再送过来。
看到儿子终于住进了医院,杨老伯明显觉得心里放松了,他也十分感谢社区和本报给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