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夫妻同去登记捐献遗体
2017-03-06 09:3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3月6日讯 “我自愿在身后,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地奉献给医学科学事业,为祖国医学教育和提高疾病防治工作水平,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做出这样承诺的不是濒临病危的患者,而是一对健在、身体尚好的老夫妻。近日,惠山区沈浩良和顾宝英夫妻二人在遗体捐献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用实际行动了却了一个心愿,希望去世后捐出自己的遗体供医学院教学所用。

  老夫妻决定捐献

  献血、捐骨髓、甚至献出眼角膜救人于危难之中,锡城类似这样的感人事曾多次出现,每次都让人感慨世间的美好,但夫妻一同决定将来捐献遗体的尚不多见。昨天记者在惠山区前洲街道西塘村,见到了老人,80岁的沈浩良和74岁的顾宝英,退休前他们一个是天一中学教师一个是村里的医生,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50多年,在周边街坊邻居眼里“这对有文化的夫妻,恩爱是出了名的”,是大家眼里的“模范夫妻”,当天顾阿姨有事外出,沈老伯还有点挂念。在老人的书房里,有电脑和收拾整齐的报纸,老人说他几乎每天都看报纸,使用电脑了解当下社会信息,老人耳背但思路不乱,对记者写在纸上的问题回答得清楚,对自己将要做的事情也很明白。他告诉记者,既然捐献遗体能为社会做贡献,又是生命的延续,“为什么不做呢”。

  老夫妻俩

  一起填申请表

  前洲街道工作人员陈宸说,听沈老伯讲,年轻的时候曾从事过大队里的殡葬工作,倡导村民土葬改为火葬,对改革殡葬形式非常支持。作为一名教师,他认为,死后将遗体捐献出来,进行医学研究,是对教育事业的最后贡献。他老伴顾宝英在六十多岁时曾经出过车祸,生命垂危之时,是靠先进的医学技术治愈,因此沈浩良更加坚定了将来去世后捐献遗体的想法,顾阿姨一开始也有点动摇,毕竟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医疗技术也高于以前,这么早就签署捐献登记表,周围人会不会有异样的想法,但五十多年的夫妻,让她很快理解了丈夫的做法是一件正确的选择,于是也主动提出将来身后捐赠遗体,还反过来帮老沈做子女和亲属的工作,更是和丈夫一道去做了申请。

  老人做通子女工作

  昨天,老人的儿子沈燕凌说,大约在3年多前,老父亲提出了将来捐献遗体的想法,“当初以为他只是说说的,就没有特别上心”,但去年老人多次催促让他去街道或者红十字相关部门拿捐献申请表,他着急了,没有同意,毕竟自己从事企业,兄妹二人经济上赡养老人没负担,况且两位老人也不是多年卧床的“病秧子”。再说村里如果老人去世后“入土为安”的做法是普遍的,也是大家接受的。“大约说了十几次,见一次说一次,并说再不去他要自己去拿申请表了”。

  沈燕凌说,他父亲经常在他耳边说,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还不如发挥点余热,“这是科学……”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也是孝顺……”架不住老人的坚持,看看父亲如此执着,母亲也默认,就这样,在沈老伯的耐心劝说下,一家人统一了意见,他最终支持父母的意愿。前洲街道宣传部门有关人士表示,老夫妻做出了让爱延续,让生命延续的善举,是该街道第一对夫妻同签遗体捐献登记的。相信在爱心的带领下,会有更多人理解他们。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