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2日讯 乘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余温,全国各地涌现出不少爱好诗词的才子、才女。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也有一名痴迷诗词的15岁才女许天嘉,“苏杭春风又十载,锦绣长安未归人”便出自她之手,句首两字“苏”“锦”更是成为她的笔名,常见于小众论坛“天恬”上。近日,记者在无锡善生阅读馆内见到了她,她言谈中流露出对传统诗词、中国历史的热爱。
初二开始写百字令 最高纪录15个字
许天嘉读初二的时候,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胡慧盈创作的《百字令》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独立时代中文电子杂志社“不尽红笺相思意——微情书大赛”一等奖。她被其精妙的文笔、工整的排比、文字呈现的菱形排列所折服,她开始模仿创作这类杂体诗。
在善生阅读馆瞿老师的指引下,小许先后创作了6首百字令,最高纪录是15个字,每写一首都要耗费半个月到一个月的课余时间。瞿老师介绍,汉字是神奇的积木,可以有各种玩法。小许玩的“百字令”原先是个词牌,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念奴娇”,有固定的平仄格律,后来人们取其百字,更为“宝塔诗”。在小许的笔下,汉字成了“乐高玩具”。
曾写8万字小说和历史剧本 想当热爱诗词的“考古学家”
许天嘉对文学的热爱离不开妈妈的启蒙。小许母亲介绍,胎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非常重要,怀胎4个多月时,她就常读童话故事、儿歌等经典著作给腹中宝宝听。“女儿出生后,只要她一哭闹,我就放一些胎教时她听过的音乐、故事,她会很快安静下来。”许天嘉识字后,母女俩还会一起读一本书,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从小培养起的阅读习惯,到小许升入小学高年级时开花、结果了。五年级开始,她利用寒暑假时间,仿照网络小说的题材着手创作一些颇具古风的中长篇小说。先后写了11000字的《等不到分离,不会觉得之前的爱太完美》和8万字的《箫叹桃花,曲唱倾城》,并在百度贴吧“天恬”上连载。升入初中后,当历史老师把文学作品和历史典故结合,讲课滔滔不绝时,小许便爱上了历史,尤其对唐朝及以前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校园文化节期间,她创作了《完璧归赵》《荆轲刺秦王》两部历史剧本,并自任导演。
前段时间,许天嘉也关注了《中国诗词大会》,对武亦姝在“飞花令”环节中的表现记忆深刻。“只有对诗歌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信手拈来。”在她看来,武亦姝肯定是平日里下了苦功夫的,并非旁人所称的“死读书”。谈及日后的理想,她并不希望自己以后成为诗人,只想做热爱诗词的“考古学家”。
■链接
百字令
又称宝塔诗,原称为“一字至七字诗”“一七体诗”,为杂体诗的一种,是一种摹状而吟、风格独特的诗体,形如宝塔。宝塔诗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向下延伸,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排列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如塔形、山形。宝塔诗起始的字,既为诗题,又为诗韵;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很有规律;后来有的宝塔诗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