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24日讯 从19日夜间至今,共享单车“小鸣”悄悄行至锡城5天了。“已经体验过了,真的很方便,手机扫码开锁,押金也是秒退的。”市民孙小姐说。然而,单车露面以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乱停违停、扫不了码、上不了锁......一些用户抱怨体验并不是很好。一种风靡全国各地的出行模式,刚登陆无锡显得有些“水土不服”,还需要慢慢磨合。
现场扫描:投放的五个点中有四个属于禁停区域
记者打开小鸣单车APP,通过定位搜索看到中山路一带密密麻麻的单车停放点。在崇宁路路边,三三两两停放着几辆车;在三凤桥肉庄门口,蓝色小鸣单车和绿色猎吧电动车停放在一起;在工人文化宫地铁口,也有一排小鸣单车,有的倒在地上,路过的市民大多瞥两眼就走了。在滨湖区万顺道和观山路路口,记者注意到有辆单车已经“孤独”地停放了一天一夜。
“本周一在三阳广场地铁出入口突然出现好多辆蓝色单车,我们以为搞什么活动。”中山路管理办巡查的工作人员说。“有些人使用后随意停放,影响其他车辆停放,我们就把分散的单车都集中到一块区域了。这几天风大,不少车都倒了,也没人扶。”
“小鸣单车主要投放在中山路区域的五个点,其中四个点属于非机动车禁停区域路段,我们就联系了小鸣单车无锡地区负责人,让他们将单车移到非禁停区域,不要随意摆放。”中山路管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小鸣单车没有审批和备案,他们也没有接到上级通知要如何管理这类随意停放的单车。
梁溪区停车办表示,他们负责机动车停放管理,共享单车的停放不在他们管辖范围内。“有些单车占用电动车停放位置,有些占用盲道,影响到了其他市民的出行。这也没有经过法定审批,按理属于占道经营吧。”
倾听声音:单车乱象不仅仅是市民素质问题
如同最近刷爆朋友圈的热文《共享单车,真是一面国民照妖镜》所言,共享单车乱象反映出部分市民文明素养不高。但据记者观察,这其中也折射出共享单车模式和城市规划、公共服务监管等方面之间的摩擦。
“共享单车‘随停随用’的运营模式本身就有问题,要不是这一点,谁会把自行车乱停乱放?”市民陈先生直言。用户范小姐也反映,共享单车体验差,消耗了用户耐心。“它不设固定车桩,这就给了用户随意停放的充分自由。有些人不懂怎么使用,也没有工作人员及时解答,故障排查也不及时,真心不好用。”
中山路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则分析:“共享单车企业作为商业公司是要盈利的,即使停放在规定区域内,也是在使用公共资源,单车公司应当承担相应责任。不能简单地把单车乱象全部归因到公众素质问题上。之前无锡的公共自行车投放布点都经过规范程序审批,而小鸣单车没有经过政府审批,自说自话地就出现在了地铁出入口,加上又是不定点停放,难管理是必然的。”
一些无锡网友坦言,他们对共享单车是抱有期待的,希望新事物能给自己带来更好的体验。不过,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加上日趋流行的共享汽车,都选择布点在人流集中区域,而这些区域公共资源本就有限,如果管理不好,非但没有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还会给出行添堵。大街小巷越来越常见的各种单车也引起一些市民的担忧。“之前无锡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并不高,共享单车大量投放后,要是使用率不高,是否会造成资源浪费,纯粹成为一种摆设呢?”市民杨小姐期待:“我觉得布点需科学规划,在旅游景区布点挺好的,比如说在大的森林公园,有单车会很方便。”
共享单车要长足发展,需要面对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原市律师协会会长孙敏认为,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就如同滴滴打车一样,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目前它的发展的确是涉及一些问题,如公共场所的场地使用、乱停乱放影响公共场所秩序、监管方面仍处于空白等。但是,对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评估,要充分论证,这也需要政府引导,由相关部门牵头通过制定管理细则,采取一些措施使其跑在法律车道上。
(邵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