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老行当日渐衰弱 修表匠忧传统手艺失传
2017-02-23 10:3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2月23日讯  对于很多人来说,回忆总是美好的,那些曾经走街串巷,四下吆喝的小商小贩,小手艺人也是我们记忆里不可磨灭的烙印。修表匠、修鞋匠、弹花匠、篾匠……曾有许多这类刻着时代印迹的职业,正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只能通过斑驳的老照片和文字,来回忆他们往日的风采。曾几何时,手表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物品,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修表这一民间的老手艺也经历着辉煌、衰落的轮回,在沁园新村附近,小蚤找到了读者推荐给《蚤作》的修表匠卜师傅,听他来说说修表的那些事。

  修表匠:

  行当从擒纵器起步

  1088年,宋朝科学家苏颂和韩工廉等人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它把浑仪、浑象和机械计时器组合起来。虽然几十年后毁于战乱,但它在世界钟表史上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钟表王国瑞士,号称世界顶级的国际著名厂商百达翡丽说:“作为钟表和计时器区分标志的擒纵器,是中国人发明的。”据此,中国著名的钟表大师、古钟表收藏家矫大羽先生提出了“中国人开创钟表史”的观点。钟表的发明,必然催生大批修表匠,修表在手工行业中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修表可是个心灵手巧的活,技术性强,过去,又没有什么工具设备,钟表零件也十分匮乏,所以,修表所用零件几乎全靠手工磨制,再者,有手表的人极少,最多比较富裕的家庭也就有个座钟或挂钟,若有只手表或怀表,那可算是家中最值钱的物件。卜师傅说,在无锡,身怀绝技的修表匠有不少。他们大多人心细如发,心静如水,凭借放大镜、酒精灯、镊子,让一块块表焕然新生。还有灵巧的手是他们的兵器,他们让凝固的时间行走,而他们仿佛又停留在时光之外,在方寸间的工作台上,凝固了他们的人生画卷,见证了时间的游走。

  老手艺:

  细致静心是关键

  走近卜师傅的工作坊,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落,一张小木桌,一个柜台,但木桌上摆满了一些“古老”的工作,各种配件,柜台中摆放了很多各个年代的手表,还有现在已经难得一见的旧时钟,摆放在一旁。卜师傅说,他从事修表行当已近30年。怀表、电子钟表、机械钟表,他都修过,国内的、国外的品牌手表,他也是如数家珍,打开抽屉,码放整齐的表带足有上千条。

  卜师傅告诉记者,他师承自己的岳父,是早年亨得利钟表的老师傅,“20多年前和老婆谈朋友那会,她问我有没有兴趣学修表,我想了想机械这些个东西都是挺喜欢的,就开始学着试试。”想不到这一学就是3年,而这一干就是一辈子。在当学徒期间,从跑腿打杂开始,各个环节都要学扎实,才能试着去拆表。一点一滴积累,方能有掌握这一手艺的精髓。

  很坚持:

  低调内敛沉下心

  “钉、补、锡、焊”,修表匠们自己做零活,以前很多手工做到的,都是不可思议地在拼人体技能的极限。修表要屏气静心,以极大的耐心,用最微小准确的动作来操作,不能有丝毫的闪失。修表形同微雕篆刻,又像耍杂技。在没有什么车床、量具、工具的情况下,只凭人眼人手,居然能钻头发粗细的钻孔,能挫制极小的轮齿,能修整微细的游丝。卜师傅说,有一次,一个客户的发条坏了,细如发丝的配件,他花了5个小时做出了个一模一样的。

  为了保持良好的状态,卜师傅对自己很是“苛刻”,每天4点30他就已经晨起锻炼,而电脑几乎不用,常用的手机也是一个“老人机”,“最重要是保持视力,整体的身体状况也得保持好,不然你可能连放大镜都夹不住,因为这个全凭眼皮的力气夹住。”说话间,他已经带上了放大镜,帮一个客人将表带换好。每天早晨7:30他就开始在这一方工作间,每天12个小时有时甚至是13个小时,为的是尽快把疑难杂症解决。

  最欣慰:

  手艺有了传承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手表成为寻常之物,带热了修表行业,修表摊遍地开花。可是好景不长,随着传呼机、手机的兴起,戴手表的人越来越少,钟表维修业也很快惨淡下来。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学这个手艺了,“枯燥无聊,而且收入不高,所以不少年轻人即使学了也没能坚持下去,”卜师傅说他本来有教徒弟,但后来都改了行。“老岳父已经不干这行了,他说到了60岁之后身体机能已经没法掌控手表的灵魂了。”不过,他们这些老手艺人对这一行是真的热爱,百盛附近有个90岁的老师傅每天还会经常摆弄摆弄工具,哪怕看一看手表也是好的。

  所幸,他儿子子承父业,当兵回来后也加入了这个行当,“他也是自己喜欢,修修弄弄,也有悟性和天赋,”卜师傅说,他为了磨练儿子让他从洗表开始学起。年轻人有传承也有创新,很多新鲜的工作被加入这个老行当,“他的传承肯定更难,以后很难找到接班人,这是我最担心的。”

  (韩玲)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