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有成效地做好残疾人帮扶工作?近年来,梁溪区通江街道根据残疾人不同需求,有的放矢实施精细化帮扶,有效打通了为残疾人服务“最后一公里”,赢得了残疾人及家属的好评。目前,街道设立了残疾人数据库、“彩虹驿站”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残疾人庇护工场等机构,并为持证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家属等办理了人身伤害等保险。
精细化帮扶离不开对每个残疾人具体状况和变化动态的精准掌握。街道残联和社区残协深入社区走访残疾朋友,对他们的健康状况和康复需求进行全面摸底。在此基础上,街道将461名残疾人以及疑似残疾人的个人资料、家庭情况、康复服务等情况纳入残疾人数据库,实施动态管理,做到一人一档,并进一步确定康复工作的要点和帮扶重点,为残疾人精细化帮扶提供基础数据。除此之外,街道残联还建立了定期随访和电话回访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康复服务需求并提供相应服务。对于有特殊需求的残疾人,街道还“一人一策”,提供贴心的关爱服务。站北社区居民老吴是一名孤寡老人,无房无子女无收入。去年,老吴突发脑溢血导致右下肢残疾,站北社区残协负责人得知情况后,主动当起了他的“监护人”,陪同他一起评残,帮助他申请特困补助,病情稳定后还把他安置在敬老院,每个月前去探望并为他送去衣物及药品,老吴激动地说:“你们就像我亲人一样”。
借助社工力量,通江街道为残疾人尤其无法安置就业的中、重度残疾人提供专业化服务。街道建立了“彩虹驿站”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让残疾人不光在这里感觉家的温暖,还能提高残疾人动手能力,掌握劳动技能,帮助残疾人回归社会。街道在中心设立了庇护工场,残疾人在这里学习和制作手工皂、护手霜、马油等护手产品,迄今已吸引了25名残疾人参加。街道还进一步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先后与中大残疾人托养中心、阳光之家等机构合作,为残疾人提供钥匙扣、衣物商标等商品计件加工工作。去年,街道共投入3.7万余元,用于“彩虹驿站”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活动室建设及残疾人午餐补助,并先后组织了11次手工作品义卖,以进一步增加残疾人收入。“现在,我每月能拿到近500元的收入,可以靠自己的劳动来改善生活。”庇护工场残疾人骨干小金开心地说。
从2015年起,政府为残疾人提供“兜底”保障服务,先后为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家属投保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因精神残疾人过失造成的第三者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意外保险。当很多残疾人及家属开心地拿到保单的同时也带来了疑惑,什么样的情况才能得到赔偿?赔偿的流程及提供的材料有哪些?有没有时效限制?面对残疾人的疑问,街道残联邀请保险经纪公司项目负责人,对残疾人和社区残联工作者进行培训,并在每张保单上画出重点内容,为前来领取保单的残疾人讲解相关重点知识。另外,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在平时走访时还“多留一个心眼”,遇到街坊邻居说到哪位残疾人前几天不小心摔伤住院等情况,便主动联系该残疾人家属,提醒他们及时办理相关赔付。目前,街道共为44名精神残疾监护人和263名持证残疾人办理了相关保险,迄今已有2名残疾人因意外交通事故获得了理赔,1名残疾人因意外身亡而获得了10万元保险赔偿,有效增强了残疾人及家属抵御意外风险的能力。(杨凯 殷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