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2月3日讯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今天又是“立春”的日子,转眼本报“中国节·江南情”系列已经刊载了整整一年。在去年11月,由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保护从此开启新的起点,贯彻实施《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是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的共同义务。今年,我们的专版,在新吴区宣传区的大力支持下重新启程。
今天23时34分,我们将迎来“立春”节气。立春,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这也意味着新一轮的二十四节气循环又将开始。“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传统中国人的心中,立春的到来也意味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万物生长,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这个鸡年不寻常
今年又现“双立春”
翻开崭新的日历,稍加用心,会发现今年这个鸡年还是个“双春年”——年初的正月初七立春,年末的腊月十九又是立春。在天文学上,阳历一年中有24个节气,农历平年和闰年的天数相差悬殊,即将到来的丁酉鸡年是农历闰年,有25个节气,而即将过去的猴年是农历平年,只有23个节气。因为立春在岁尾或岁首,所以经常会出现立春节气跑到上一年岁尾或跨到下一年岁首的情况,如刚刚过去的丙申猴年“无春”,而丁酉鸡年的正月初七、腊月十九都是立春,出现了“双春”的现象。事实上,这种情况并不罕见,“一年两头春”每隔数年便会出现一次。上一个“双春闰月年”出现在2014年甲午马年,下次出现是2020年庚子鼠年。
咬春、打春迎立春
来年五谷丰登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重大节日,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从古到今,对立春都非常重视。古代立春这天,从皇帝到地方官都要亲自参加一种仪式,那就是到先农坛亲自扶犁,象征性地耕一下地,祈求五谷丰登。立春这天,吴地一些地方有“咬春”——吃春卷的习俗。除“咬春”,民间很多地方还有“打春”习俗,又叫“鞭春牛”“鞭土牛”。旧时无锡东门外亭子桥的东南方向有一个先农坛。每年逢春隔夜,人们就会拿竹子搭成一个耕牛的架子,外面做上彩绘,牛肚子里塞满五谷杂粮。县官“迎春”后,大家抬着这个牛到县衙大院里“鞭打春牛”,用鞭子不断抽打,一直到牛肚子里的粮食散落出来。这象征着一年的丰收。迎春的仪式发展到后来,就发展成了各种各样正月里开始的庙会。
【节令养生】
提倡“春捂”忌食酸收
立春拉开了春天的序幕,此时春阳涌动,万物复苏。虽然从今天起就进入立春节气,但“立春”与“入春”在现代气候学上不是一回事。气候学上,入春的标准为连续5日平均温度超过10℃,就将5日中的首日作为春天的开始。无锡立春节气的常年平均气温是4.5℃,冬天的寒冷还未消失殆尽,而近30年的气象资料表明,无锡进入春季的平均日期要到3月底。通常情况下,这一段时间里仍会有强冷空气入侵,引起强降温,所以还要注意“春捂”。
顺时养生是中医养生的一大原则,按四季特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故立春养生着重于养肝,着眼于保护初生之阳气。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可食用一些养肝柔肝、疏肝理气的药材和食品,如何首乌、枸杞等,食中花生、姜、葱等均是不错的选择。护肝养脾同样重要,可选择大枣、山药等味甘养脾之品做成大枣粥、山药粥食用。中医理论认为,酸性收敛,入肝经,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不宜食酸收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