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节,生活垃圾也比平日多出好几倍。然而,新吴区新安花苑一社区的垃圾桶却没有“每逢春节胖三斤”的苦恼。为什么?原来这里是全市的垃圾分类试点社区,五年推行下来,垃圾分类由“工作”变成了“生活”,居民过年也不忘环保。155号楼的居民组组长许颖颖说:“阖家团聚更适合互相监督垃圾分类。”
“年轻人有时候把用完的纸巾、牙签随手一扔,扔在厨余垃圾桶里,我都会把它们拣出来。”从2011年开始,新安花苑一社区为每家每户配备了两个小型分类箱,一个装厨余垃圾,一个装其他垃圾,并且按季度发放给居民双色垃圾袋。这个垃圾分类的习惯,许颖颖一直坚持了下来。“每年寒暑假,社区还会组织孩子们参加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绿色环保活动。回家以后,孩子们会把这些知识传输给大人。”一到过年放假一家人团聚的时候,许阿姨的外孙还要争着监督大人有没有分对垃圾。
许颖颖还有个身份,她是新安街道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小王是2个月前刚搬来社区的租户,过去从来没有做过生活垃圾分类。到这里后,发现不仅公告栏里贴有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社区的志愿者们还隔三差五上门指导她如何分类。“有这样一个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和和谐的邻里关系,我想过年期间自己也能够好好地坚持下去。”
厨余垃圾分出来之后,去哪了?去年,许阿姨和其他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学来了环保酵素的制作方法,将收集来的菜叶、果皮切碎,按比例加入红糖和水,经过3个月的简单发酵就能制成。厨余垃圾做出来的环保酵素可用来洗碗、施肥,在社区居民中供不应求。
许颖颖倡议:“垃圾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比如浪费粮食、过度包装,都会导致垃圾增加。今年春节,请客吃饭时不要忘记‘光盘’,走亲访友时要选择简单包装的礼物相赠。”
(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