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甪直文集》4月18日首发 纪念叶圣陶到甪直执教100周年
从苏州古城出发,驱车一路往东,半小时便可抵达“神州水乡第一镇”甪直。沿着枕河老街徒步过香花桥,保圣寺和叶圣陶纪念馆就在眼前。甪直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水乡风光旖旎,每年都吸引数百万人次的游客。但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与这座古镇有着密切的联系。
1917年3月,叶圣陶来到甪直镇的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与志同道合的同事们一起进行教育改革,并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1919年7月,他还把家从苏州搬到甪直,和外祖母、母亲以及妻子胡墨林,还有刚满周岁的长子叶至善,一起过上了恬静的“乡村生活”。
1921年9月起,叶圣陶先后应邀到上海、杭州、北京执教,但家仍在甪直,直到1922年秋才把家迁回苏州。叶圣陶在甪直生活了近六年,这期间他不仅关心学生,潜心教育,还从事教育革新和文学创作,传播新文化新思想,通过改革教育来影响家庭,服务社会。
叶圣陶说甪直是他的“第二个故乡”,说他的教育生涯和文学创作是“从甪直开始的”。因为这座千年古镇成了他文学创作的摇篮,给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为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甪直,叶圣陶不仅编写过高年级国文教材,还进行了文学创作,6年时间创作了30篇小说,23篇童话,13篇散文,19篇诗歌,4篇戏剧(文艺理论)。
叶圣陶离开甪直后,以甪直景观为原型,创作了《没有秋虫的地方》《藕与莼菜》《心是分不开的》《多收了三五斗》《甪直闲吟图》题记等文章。此外,他和同事们还创办了“生生农场”,“生生”指的是先生和学生,师生共同开荒种地,让学生在学农的过程中锻炼筋骨,磨练意志,懂得“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和叶圣陶是同窗好友,在《(隔膜)序》中谈及叶圣陶到甪直后大刀阔斧地实施自己的教育改革:他(叶圣陶)在这几年里,胸中充满着希望,常常很快乐地告诉我他们学校的改革情形。他们学校里,立农场,造戏台,设博览室,有几课不用书本,用语体文教授……几年内一步步的做去,到如今都告成功了。这固是圣陶的一堂同事都有革新的倾向,所以进步如此其快,但圣陶是思想最锐敏的,他常常拿新的意见来提倡讨论,使全校感受到他的影响,这是无可疑的。……从此他做了甪直人。他每天所到的地方,只有家庭和学校,而这两处都充满了爱的精神,把他浸润在爱的空气里。于是,他把民国四年的以前的悲观都丢掉了。于是他做的小说,渐渐把描写黑暗的移到描写光明上来了。
为纪念叶圣陶,1987年甪直镇在原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原址上修建了叶圣陶纪念馆,2000年又进行了翻新修缮,通过实物、图片、文字资料等,展示叶圣陶的生平事迹。去年,甪直镇成立了叶圣陶研究中心,并联合人教社启动建设圣陶书院。书院在功能布局上突出“中国百年语文教科书展示馆”“人教社教材编辑培训基地”“叶圣陶教育、编辑思想研究基地”等特点和功用,弘扬叶圣陶为人为学、立身处世的道德风范。
从1917年到2017年,今年正值叶圣陶到甪直100周年,4月18日,甪直镇将举行“隆重纪念叶圣陶先生到甪直执教100周年”活动。当天,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商金林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甪直文集》正式出版,将举行首发仪式。该书共40余万字,汇集了叶圣陶先生在甪直生活、工作时进行创作的作品,这不仅是叶圣陶对于甪直的记忆,更是甪直人民对“乡贤”叶圣陶的纪念和缅怀。
朱燕君 潘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