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江苏 > 泰州 > 信息资讯 > 正文

中国银行泰州分行风险管理部党支部持续提升管理效率

为全行业务发展保驾护航——服务发展 管理增效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17-12-26 10:37:00

  中国江苏网12月26日泰州讯 2017年以来,中国银行泰州分行风险管理部党支部深刻贯彻“用最好的党建引领最好的银行建设”理念,落实省行中后台部门管理效率提升要求,积极开展各类风险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管理效率,为全行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服务发展 形成合力

  风险管理部党支部秉承“服务、协同、尽责”的工作理念,自上而下坚持深入推进风险管控措施,从机制体制配套入手,统筹兼顾,做到战略与策略的统一、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统一、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统一。

  1、服务基层办实事

  (1)建立储备项目对接机制,主动邀请省行风险管理部评委及审批人就公司授信重点储备项目进行对接,夯实授信资产基础,共对接18个项目,金额约48亿元。

  (2)建立《大公司敞口授信发放审核环节问题汇编》机制,通过汇总相关典型问题和业务提示,切实提升客户经理发放审核环节材料送审质量,从而加快项目审核质效,提升公司授信合规操作与风险管控能力。

  (3)制定《不良资产诉讼清收标准化流程》,对不良项目在诉前准备、诉讼、执行阶段应进行的标准动作进行规范,明确在诉讼期间各项清收工作的限定完成期限和各阶段的责任机构及责任人,提出诉讼清收各关键环节的时间与工作要求,加强对清收工作关键点的把握,提升清收效率。

  2、上下协同上台阶

  (1)主动介入全辖10大户贷后管理,主动发现和分析潜在风险并积极应对,提出客户“增持减退”授信策略,全面提升贷后管理水平;

  (2)加强与中院、地方法院的联动,主动介入重点客户的不良清收;

  (3)加强与公司条线的联动,深化“柔性工作”小组制度,从项目源到项目库全程跟踪,夯实全行公司储备项目数量及质量,保证全行公司业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3、尽心尽责抓提升

  (1)加强风险管理的穿透力,完善分行风控制度,加强中心支行风控会管理;明确支行及相关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能。

  (2)结合基层风控能力,实施差异化授权管理。

  (3)加强业务检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整改问题。

  (4)建立潜在不良项目库,把握风险暴露节奏,确保风险管理质效。

  创新优化 管理增效

  1、“四位一体”贷后管理制度(突出派驻信贷经理)

  完善和优化派驻信贷经理制度、十大户重点贷后监控、全口径公司授信检查及加强教育与培训的“四位一体”的贷后管理强化机制,全面提升贷后管理水平。做好派驻信贷经理专业队伍建设和考核评价,按月召开信贷经理工作会议,确保派驻信贷经理制度的顺利实施。

  2、自主开发投产系统

  (1) 失信客户信息查询系统

  将该行公司类不良授信客户所涉的关联企业、担保企业法人以及提供个人担保的客户在该行的贷款信息及个人账户、对公结算账户等信息进行整合,可借助于该系统查询上述相关信息内容,供公司、个金条线授信发起、尽责审查、授信审批环节人员查询参考;便于加强对不良客户的管理,掌握不良授信客户在该行所涉账户信息及时保全财产。

  (2)公司类客户全口径授信报表系统

  该系统有助于该行公司类授信客户的全口径授信情况统计,通过数据的分析,了解公司类授信客户在该行所叙做表内、外授信业务的分布状况,以便在对公司类授信客户全口径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

  (3)编发案例汇编

  编发《泰州分行2013-2016年公司新发生不良贷款问责及处置案例汇编》,针对近四年来公司类不良授信资产质量状况、各环节的常见未尽职履职行为进行梳理分析,同时结合近年来公司类不良授信清收处置工作实践等方面成功案例进行介绍。该案例汇编将作为全辖公司授信条线人员的工作指导,规范授信过程管理,督促岗位人员尽职尽责,进一步提升全行风险管理能力。

  强抓队伍 提练内功

  1、加强部门内部岗位交流。为提高部门员工的履职能力,增加员工的学习机会,今年以来,对尽职、资控、项目管理、内评人员的岗位进行交流,通过各岗位的转换,增加员工综合素质,提高风险条线队伍的作战能力。

  2、加强对部门员工考核。每月对部门员工进行绩效考核,部门会议进行点评,通过平时的过程管理,潜移默化的提升各个团队对分行部门、省行条线考核的敏感度,从年初至年末,通过滚动的考核,提升条线的风险管理能力。

  3、加强人才的培训及培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邀请支行客户经理赴风险部学习,派送员工到省行学习(尽职、内评、押品、发放审核),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促进队伍的专业技能提高。

  中国银行泰州分行风险管理部党支部将继续贯彻“服务、协同、尽责”的工作理念,将党建工作“融入业务、融入基层、融入人心”,进一步提升全行风险管理效率。

标签:

责任编辑:戚阜生